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牙移动动物模型,在加力21d时去除加力装置,分组进行川芎嗪溶液注射,后分批处死大鼠。通过牙移动测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其对大鼠牙移动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32只,分为实验组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同时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用50g力的正畸装置牵引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持续加力21d。装置去除前一天在第一磨牙远中黏膜骨膜下A组注射剂量为50μl浓度为5mg/L的川芎嗪溶液,B组注射同剂量浓度为10mg/L的川芎嗪溶液,C组注射同剂量浓度为15mg/L的川芎嗪溶液,对照组注射剂量为50μl的生理盐水。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四组大鼠分别在装置去除后第一周和第四周分批处死,每组每批处死4只。测试各个时间点上颌第一磨牙的复发距离,HE染色法观察复发后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牙槽骨中压力侧OPG表达的变化。结果:在装置去除后一周实验组牙移动复发距离略小于对照组,对照组复发0.298mm,实验组A组复发0.166mm,B组0.145mm,C组0.198mm。装置去除四周后实验组复发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周时对照组复发距离0.365mm,实验组A组0.247mm,B组0.197mm,C组0.275mm。实验组组内比较B组复发百分比最低。通过HE观察牙槽骨压力侧一周时对照组成骨细胞少于实验组,牙周膜变窄,四周时对照组成骨细胞明显少于实验组,实验组牙周膜接近正常。牙槽骨中压力侧OPG的阳性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横向比较B组略高于A、C两组。装置去除一周后OPG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22,0.33,0.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装置去除四周后OPG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29,0.39,0.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组内比较B组灰度值比A组多0.1,比B组多0.15,A组灰度值比C组多0.05。结论:川芎嗪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OPG的表达,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