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场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历史进程的运动。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实现农民生活丰裕,与此同时,村民的心智以及整个农村社区的精神和文化也要共同发展。农村社会资本是农村社会风貌的集中体现。农村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繁荣,进而达到富裕、文明、和谐、善治状态的有力支撑。社会资本概念所蕴涵和提倡的对人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共同体的重视,可以为中国正在执行的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建设助一臂之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研究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基础即农村社会资本状况是探索农村全面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本文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学界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特质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提出了本文的四个研究假设。然后,依据研究假设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在分析渊查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S村的社会资本状况,进而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获得了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资本的重构状况,即本文的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特殊信任稳定,普遍信任有选择地提高;农村社会参与合作意愿理性化成分增多,是否投身实际参与合作以利益为导向;农村社会远距离网络异质性增多,近距离网络异质性较低,社会网络紧密;正式制度规范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薄弱,非正式制度舰范在农村社会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接着归纳提炼了工业化进程对农村社会资本的影响,并在最后一部分指出了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工业化进程的宏观背景探讨农村社会资本问题,为社会资本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促进了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转化过程,也丰富了对工业化进程内涵的理解。2、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命题,探讨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状况,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