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镁合金塑性变形不均匀性与变形机制的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较差的室温塑性及变形过程中的不均匀性极大地制约了它的生产应用。深入研究镁合金的变形不均匀性及内在塑性变形机制是理解镁合金变形行为的关键。本文以商用轧制AZ31镁合金为初始材料,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建立了微观尺度应变不均匀性及组织变形不均匀性的有效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晶粒尺度变形不均匀性与变形机制的内在联系,并深化了对不均匀变形条件下塑性变形机制的行为理解。获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借助纳米级表面标记颗粒实现了试样表面高分辨应变场的分析,探索了晶粒以及晶内孪晶尺度的应变分布情况,证实了应变分布在微观尺度的不均匀性。同时结合微观组织结构及变形机制的研究解释了应变不均匀性的产生原因,研究表明晶体取向的自身软硬程度以及与相邻区域的相对软硬状态都会影响应变的分布,在某些界面处的应变累积是由于界面两侧缺乏有效的塑性变形机制以完成应变的传递。为理解局部应变对塑性变形机制的行为影响,对晶界处的孪晶穿透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研究。总结了孪晶穿透在小取向差角晶界处容易发生的规律,探究了Schmid因子对孪晶穿透的影响,并利用几何协调因子m’从应变协调角度解释了某些不遵循Schmid定律的孪晶行为。分析表明m’可以较好地解释局部应变下的孪晶变体选择行为,但对于孪晶穿透在何处发生并没有良好的预测性。基于EBSD获得的取向数据,建立了晶粒尺度组织变形不均匀性的两种可视化表征方法。验证了“晶内取向分散”方法表征晶粒分裂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并运用“晶内取向发展”方法揭示了介观变形带的信息。研究表明晶粒分裂在低应变量下就已经发生,结合Sachs模型及低能位错结构(LEDS)理论分析得出晶内同一组滑移体系间相对开动量的不同会导致晶内各部分不同的转动行为。利用上述表征方法能够帮助对热变形过程中组织的不均匀变化及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的理解。研究表明在低应变阶段,晶粒长大可以降低体系能量从而弱化晶内变形的不均匀性,晶粒长大过程中晶界的迁移大多符合降低界面能量的要求。随着应变量的增加,晶内变形的不均匀性迅速增加,并在不均匀变形组织中观察到晶界突出和应变诱发的矩形晶界迁移形貌。AZ31镁合金在200℃的热变形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及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的形核机制。
其他文献
“证”、“症”、“征”这3个字表示对“病”的不同描述。“证”最早指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着理论的发展,转而包括对病机的判断和诊断结论,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或一定阶段某种
介绍了ME MS封装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圆片级、单片全集成级、MCM级、模块级、SIP级等几种很有前景的封装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且对ME MS封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对运动员运动性失眠证候的系列问卷调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工作 ,发现运动性失眠发生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年限和运动等级 ,为中医药和多角度的防治 ,提供切实的数据。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骨损伤的修复,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修复,目的:观察碱性
目的: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探讨十大功劳叶及其伪品枸骨叶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分别提取十大功劳叶的植物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测序,利用相关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所得
目的:为三白草药材的质量鉴定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其临床应用与有关少数民族的应用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茎、叶的横切面与粉末进行了显微鉴定.结果:有很明显的显微
介绍了生物材料领域中常用的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重点分析了SBF的代表组成和特性,并从生物活性、生物惰性以及支架、涂层等角度,总结现阶段国内外对于SBF的研究和
党内关系的异化是苏共亡党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共党内关系从列宁时期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历经“官僚集权制”和“权贵中心制”的模式,直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沦为“放任自由武”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医务工作者常会被带有各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如果不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随时可能发生感染。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包覆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HA)胶体,经干燥和烧结后获得HA粉体,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所得粉体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