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健脾安肠丸的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小鼠LD50,观察记录小鼠急性毒性情况,如小鼠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呼吸变化、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建立大鼠肝郁脾虚模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观察各剂量组动物肝功、肾功能指标,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CGRP的含量,观察记录结肠病理改变情况及VIP、CGRP蛋白的表达,旨在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最大给药浓度和容积给小鼠灌胃健脾安肠丸混悬液,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小鼠摄食量、体重变化、死亡情况及行为活动等。2.建立肝郁脾虚模型,参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 Stool Scale),观察记录大鼠大便分型和评分值。3.末次给药1小时后,麻醉大鼠,腹主静脉取血,测定肝功(ALT、AST)、肾功(Cr、BUN)和VIP、CGRP含量。4.取距回盲部1cm、2cm和3cm处结肠组织,生理盐水冲洗保存备用。1cm处结肠组织滤纸吸干,称重,组织匀浆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结肠中VIP、CGRP含量。其余的在10%中性缓冲多聚甲醛溶液保存24h后取出,沿纵向剪开,摊平,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VIP、CG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健脾安肠丸在给药20min后部分小鼠活动减少,1h后恢复正常。第一天内给药组小鼠摄食量少于对照组,但未见显著性差异。给药后连续14天,小鼠全部存活,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摄食量、体重变化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动物的外观、行为活动、精神状态等皆正常。14天后处死并尸检小鼠,其器官颜色、体积、质地皆正常,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未发现任何改变。2.造模10d后,参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所有大鼠造模成功,稀便率达99%。给药3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安肠丸大、中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稀便情况明显改善(P<0.01或P<0.05);小剂量组大鼠稀便评分较模型组有所降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健脾安肠丸组及匹维溴铵组大鼠的ALT、AST、Cr、BUN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大黄水煎剂、健脾安肠丸和匹维溴铵对大鼠的肝、肾均无损害。4.VIP结果:健脾安肠丸各剂量组血清VIP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匹维溴铵组血清VIP水平有所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给药组结肠组织中VIP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各剂量健脾安肠丸能通过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的含量,有效地改善腹泻状况。CGRP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给药组血清CGRP含量均无较大差异;而结肠组织CGRP水平显著上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果表明各剂量健脾安肠丸均可提高结肠组织中CGRP的分泌,有一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5.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绒毛及腺体结构清晰、完整,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形态基本正常,细胞边界清晰,杯状细胞完整。模型组部分杯状细胞破裂,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局灶性炎细胞浸润,炎症状况明显。各给药组炎症状态明显减轻,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几乎无明显差异。6.VIP、CGRP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给药组结肠组织VIP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降低,CGRP表达显著性提高,其中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具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与匹维溴铵组比较,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也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健脾安肠丸以最大浓度和给药容积灌胃,小鼠未出现死亡,也未测到LD50;大鼠连续给药21天对肝功、肾功也未见影响,说明该药安全低毒。健脾安肠丸能够减少由束缚及大黄灌胃所致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稀便数量,降低稀便分值;明显减少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蛋白的表达,提高结肠组织中CGRP的水平及蛋白表达,具有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