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整个市场异常繁荣,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过热倾向,以及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等结构性问题。有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对银行信贷完全依赖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让房地产市场风险日益集中到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也容易通过银行信贷加以膨胀。因此,适时调整金融政策,保持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防范金融风险以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我国房地产金融调控的治理工具和效果等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定量分析法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方面出发,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同时,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金融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指出实际调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金融调控政策进行了反思。并以日照为例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效应。最后在以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金融调控房地产业效果的对策建议:包括继续控制货币总量,收缩银行流动性;提高金融调控政策实施的艺术性、协调性和稳定性;加快房地产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房地产融资模式创新;强化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监控,建立房地产安全预警机制;以及完善房地产金融法规,逐步规范房地产金融市场的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