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道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及毒素的重要屏障,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会导致肠道内毒素及细菌移位,导致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增加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右美托咪定作为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调节应激、抗炎、抗凋亡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地用于临床麻醉中,并在多脏器保护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拟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Open Myomectomy,OM)及开腹子宫切除术(Open Hysterectomy,OH)的患者4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手术室后监测BP、HR、SPO2及心电图,开放上肢外周静脉通路,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右美托咪定组(D组)全麻诱导前,予以右美托咪定1ug/kg静脉泵注(15分钟内输注完毕),后予以0.3u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药。对照组(C组)患者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芬太尼3ug/kg iv,丙泊酚1-3mg/kg iv,维库溴铵0.1mg/kgiv。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均采用IPPV模式进行正压通气,通气参数设置:潮气量8-10ml/kg,通气频率10-14次/min,吸呼比:1:2,氧流量:2L/min;术中维持气道峰压≤20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30-40mmHg。术中维持用药:持续泵注丙泊酚4-8mg·kg-1.h-1、瑞芬太尼0.2ug·kg-1·min-1,间断推注维库溴铵维持满意肌松。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术中补液方案:补充补偿性扩容量、累计缺失量、生理需求量、术中失血量、第三间隙丢失量;其中补偿性扩容量为5ml/kg,在麻醉诱导前输注完毕;累计缺失量=生理需求量X禁食时间;生理需求量:第一个10kg输注液体4ml/kg,第二个10kg输注液体增加2ml/kg,20kg以上每1kg输注液体增加1ml/kg;在第一个小时补充半量,余下液体在随后2h输注;第三间隙丢失量按4ml.kg-1·h-输注。术中输注液体选用复方电解质与羟乙基淀粉,按晶胶比2:1持续输注。维持术中血压为术前静息状态下血压变化的±20%,HR:60-80bpm(术中出现低血压或心动过缓时,分别予以相应心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处理),维持术中BIS:40-60。手术结束前1h予以地佐辛0.1mg/kg+帕瑞昔布40mg iv进行术后镇痛。术后两组术后患者采用相同静脉镇痛方案,返回病房后疼痛不耐受者,分次追加地佐辛5mg 1v。记录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O)、气管插管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1Omin(T2)、开腹后1h(T3)、开腹后2h(T4)、离开手术室(T5),患者的HR、MAP。记录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入量,观察术中低血压(MAP<60mmHg)及心动过缓(HR<50次/min)发生次数。分别于T0、T4、T6(术后24h)时间点采取患者静脉血3ml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血清内。毒素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有镇痛药物需求的人数,记录术后肠道首次通气的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手术时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T0时刻相比,T4时刻D组与C组患者的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C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及二胺氧化酶浓度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6时刻D组患者血清DAO浓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物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胃肠道首次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妇科开腹手术会引起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肠道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清DAO与内毒素浓度升高,而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这种损伤、保护了肠道屏障通透性。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会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药物副作用,但其副作用易于纠正,未出现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因此,右美托咪定能够安全地用于临床,并且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