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之根本。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国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务农已不再是简单的维持生计的手段,而是一种受社会崇尚和尊重的终身职业,新型职业农民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实证研究法以及问卷访谈法的研究方法,以期对临漳县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首先对国内的农民培训状况做了文献综述。然后对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临漳县开展的“送教下乡”和“阳光工程”活动,从中总结经验:第一是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设立组长负责制,每节课点名,严格请销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毕业成绩认定挂钩。通过该县农广校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和取得的效果,分析其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如一是学员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个别学员自我要求不严,不能上足课时;三是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比较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对临漳县农民的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和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出适合临漳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本研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一、强化政府行为,政府首先要加大统筹力度,同时财政上也要给予支持;二、教师是主要培训力量,因此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培训模式要多样化、灵活化,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培训学习中;四、针对不同的人群,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实践场所等,以得到农民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