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新型二维结构的碳纳米材料。这种独特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化学、力学和电学性能,使它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然而,由于尺寸、浓度等因素的影响,GO的抗菌性能并不稳定,同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这些都限制了GO的生物学应用。多肽是由肽键连接α-氨基酸形成的化合物,能赋予材料表面一定的生物学性能。其中,RGD多肽常用于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抗菌多肽(AMP)具有广谱抗菌性且不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本课题针对GO不稳定的抗菌性和细胞毒性,通过速率高、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方法,在硅烷化的GO表面接枝RGD多肽或AMP多肽,对GO进行表面改性。并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将抗菌多肽表面改性GO与聚己内酯(PCL)共纺,制备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复合纳米纤维膜材料。Hummers方法是一种利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氧化石墨的方法。本课题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GO,同时采用硅烷化的方法将GO表面的羟基转化为炔基,使GO表面具有点击反应位点,通过一价铜离子催化的CUAAC点击反应将带叠氮基团的RGD多肽或AMP多肽接枝到GO表面。FTIR、Raman、XPS、AFM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制备出了层数少、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的GO纳米片层材料,多肽经过点击反应后成功接枝到了GO表面。抗菌实验结果显示,G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明显的抗菌性,而经过点击接枝抗菌多肽后,对这两种细菌的抗菌性达到80%。细胞毒性结果显示,GO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与浓度成正相关性的细胞毒性,而经过点击接枝RGD多肽后,材料的细胞毒性极大地降低。本课题还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CL和抗菌多肽改性GO共混物的纳米纤维膜,通过SEM/TEM对纤维膜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通过ATR、Raman、热分析对纤维膜的组分进行分析。抗菌结果显示,被固定在PCL纳米纤维中的GO片层仍具有一定的抗菌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60%和50%。细胞相容性实验表明,NIH-3T3细胞能够在改性GO与PCL共纺纳米纤维膜上很好地铺展与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添加表面改性GO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作为一种具有抗菌性能、安全低毒性的膜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