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转血矛线虫六种酶蛋白体外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是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血矛属(Haemonchus)线虫,是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重要寄生虫,虫体主要寄生于宿主第四胃,偶见于小肠,以吸食宿主血液为营养来源。目前,捻转血矛线虫病虽然在免疫学研究上有了重要的进展,但至今仍无商品化的疫苗出现,所以发掘新的抗原、进一步研究虫体抗原的特性对于疫苗的开发尤为重要。本文对捻转血矛线虫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HC29)、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烯醇化酶(enolase,ENO)、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TPI)及醛缩酶(aldolase, ALD)进行了重组表达,进而研究这六种重组酶蛋白体外与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结合情况;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和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分泌NO的影响。1捻转血矛线虫六种酶蛋白的表达及体外与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结合试验根据实验室构建的质粒表达并纯化六种重组酶蛋白。无菌采集山羊颈静脉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重组蛋白以5μg/mL的浓度加入细胞中,放置培养箱内培养2小时后收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到重组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能够在体外与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合,其余蛋白未检测出这一特点。2捻转血矛线虫六种酶蛋白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山羊IL-2、IL-4、IL-10、IL-17、IFN-γ和TGF-β的序列设计符合荧光定量试验的引物。以β-Actin为内参,用HC29、GAPDH、ENO、ALD、TPI和GDH重组蛋白按浓度梯度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得到的c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试验,检测不同重组蛋白不同浓度刺激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重组蛋白HC29组中,IL-10和IFN-γ的表达量在三个浓度梯度(10μg/mL、20μg/mL和40μg/mL)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APDH组中,IL-2、IL-4、IL-10、IL-17和IFN-γ在高浓度40μg/mL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四种重组蛋白组中各个细胞因子的变化不明显(P>0.05)。3捻转血矛线虫六种酶蛋白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为了检测这六种重组蛋白对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将重组蛋白分别与细胞共培养,用CCK-8法检测增殖效果。结果发现HC29在三个浓度梯度下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重组蛋白GAPDH的三个浓度下的增殖结果较显著;其余的四种重组蛋白均有一定的增殖效果,但与对照组比较均不显著(P>0.05)。4捻转血矛线虫六种酶蛋白对山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分泌NO的影响为了探索重组蛋白 HC29、GAPDH、ENO、ALD、TPI和GDH对山羊的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检测了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并测定了重组蛋白作用巨噬细胞后细胞培养液中的NO浓度。结果发现,重组蛋白HC29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分泌NO的能力,且成一定的量效关系;重组蛋白GAPDH也具有这种功能但不及HC29;而其余四种蛋白没有这种特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