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马铃薯的硒营养特性、丰富马铃薯的栽培理论,同时也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早大白”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化学分析、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及结论:1.马铃薯在生育期内各器官含硒量表现为:前期以根最高,叶最低,后期叶含量最高,块茎最低;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出降低趋势。施硒肥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但没有改变马铃薯生育期内各器官硒含量的变化趋势。2.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对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成熟植株块茎总硒和有机硒含量;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中的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田试验中,三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37.9mg/m~2)时,有机硒转化率增加13.00%~15.10%;盆栽试验中,四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1.5mg/kg)时,有机硒转化率增加3.22%~27.76%(亚硒酸钠硒肥处理除外)。3.适量硒对马铃薯产量、品质有促进作用,过高时则会对马铃薯的生长产生抑制,降低产量和品质。大田试验中,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生物炭基硒肥处理下的产量、粗蛋白、还原糖和V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生物炭基硒肥处理和硒酸钠硒肥处理下,马铃薯以上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低施硒量(12.6mg/m~2)时,三种硒肥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之后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相比,三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37.9mg/m~2)时,马铃薯产量提高了4.87%~5.44%,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2.18%~20.03%,还原糖提高了6.45%~12.90%,Vc含量提高-0.54%~3.11%,淀粉含量增加了-0.73%~1.12%;盆栽试验中,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均呈降低的趋势。4.盆栽试验显示,生物炭基硒肥处理、生物炭基硒肥处理在马铃薯产量、硒含量上的效果要优于硒酸钠硒肥处理、亚硒酸钠硒肥处理,其硒肥用量以3.0mg/kg为宜。大田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硒肥相比,生物炭基硒肥处理、生物炭基硒肥处理在马铃薯生育期内硒素释放均很长效,并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的品质。综合考虑三种硒肥对马铃薯含硒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生物炭基硒肥处理最佳,生物炭基硒肥处理次之,硒酸钠硒肥处理最差。
其他文献
1870年,累积投票制第一次写入美国伊利诺伊州宪法中,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于后来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打破所谓的资本多数决原则,充分维护中小股东利
研究四逆散的核心是认清方药组成及基本功效即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解读四逆散主治与"少阴病"之间的内在演变关系是指导应用四逆散的切入。作者权衡张仲景论"其人或咳,或悸,或
目的:优化构树叶总黄酮(TFBP)的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方法: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构树叶总黄酮,以芦丁为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吸光度进行指标控制,采用L9(34)正交
徐复观是新儒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受其师熊十力的影响,徐复观注重心性之学的研究。徐复观坚持联系历史事实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的研究方法,找寻传统文化中心性思想的发展脉络
<正>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脂肪肝是肝脏受损的早期表现,多见于40~60岁人群,有年轻化趋势,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挽救受损
目的探讨联合降阶梯治疗方案组分之一地氯雷他定在急性期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哮喘专科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相比于传统的单跳通信,中继传输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增强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如何分析和度量不同中继传输系统的理论性能,是中继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问题。本论文
苦丁茶(Ilex latifolia Thunb)是中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的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华南地区等地。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
效度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测试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汉语官方考试中,新中小考生汉语测试(Youth Chinese Test,简称YCT)覆盖面越来越广,参加的考生日益增多,而对该考试进行效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程序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正在快速普及,选课制作为学分制得以顺利开展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