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为缓解气候恶化问题,以碳市场交易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应运而生。相对于成熟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我国碳市场发展较晚,但在相关政策的大力助推下己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我国碳市场的研究不仅在于可以加快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还与我国碳市场建设以及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论文选取能源、股票市场作为代表,研究它们与我国各试点碳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并进行对比分析。论文结合我国各碳市场试点交易情况、交易机制以及相关文献梳理,首先选取广东碳市场作为我国碳市场的代表,分别与能源、股票市场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随后选取湖北、广东、深圳、北京、上海五个试点分别与能源、股票市场以及在各试点之间进行DCC-GARCH模型分析研究。由于我国天然气市场不够完善,所以能源市场中选取了煤炭、石油和电力市场,股票市场选取了上证综合指数和上证工业指数,从而进行金融化程度的测定。研究表明,我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波动率的长期持续程度高,与股票市场之间的长期持续程度低,与能源、股票市场之间的短期调整能力弱。但相比股票市场,我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相关性略强。并且各试点碳市场与其他市场的联系存在区域差异:(1)深圳试点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相关性最强,与其他试点碳市场联系较弱。可见深圳碳市场的运作相对独立,虽然与能源市场联动性强,起到节能减排作用大,但与其他试点完全割裂对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十分不利。(2)上海试点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最高。上海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最强,其短期调整程度、长期持续程度都较强。(3)湖北与广东试点碳市场相关性最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启动更是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优化其竞争机制。(4)上海与北京碳市场的动态相关系数最高,且时变特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