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在组织解剖学、生理学、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的相似性很高。因此,实验用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巴马小型猪体型较小,在限饲的情况下,1岁体重35kg-40kg左右,若按照自由采食,其1岁体重可达50-60kg左右,2两岁体重70-80kg左右。因而采用小型猪培育体型更小、各方面性能良好的实验用微型猪则具有重大的意义与良好的市场前景,具有操作方便、用药剂量少等优势。我国普通成年小型猪体重为45~65kg,成年微型猪为25~35kg。东莞松山湖明珠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担相关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发现群体中具有部分微型个体的猪,其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cm、36.12±0.21cm、61.23±1.44cm,体型趋于微型。 动物的生长发育进程是受许多复杂要素综合影响的,包括品种、性别、营养水平、生活环境、遗传等。在动物生长发育调控中,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形成的神经内分泌生长轴起关键调节作用。因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种繁育建立巴马微型猪家系及对巴马微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对神经内分泌生长轴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究巴马微型猪神经内分泌生长轴与其体型矮小的关系。 方法: 1.东莞松山湖明珠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担相关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发现群体中具有部分微型个体的猪,其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cm、36.12±0.21cm、61.23±1.44cm,体型趋于微型。 因此,采用这部分微型个体巴马小型猪作为原始种群,14头(雄性5头,雌性9头)半岁体重、体高、体长、胸围为16.08±2.18kg、70.24±2.05cm、36.12±0.21cm、61.23±1.44cm的猪,进行巴马微型猪的培育。对巴马微型猪从出生起逐月测定其体重和体尺值(体高、体长和胸围),并观察其繁殖性能。 2.采集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血样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巴马微型猪94头,普通巴马小型猪52头。 3.采集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血样进行血清GH、IGF-1、IGF-2的含量分析。巴马微型猪30头,普通巴马小型猪28头。 4.采集猪耳组织样本81份,用于提取获得基因组DNA。巴马微型猪57头,普通巴马小型猪24头。 结果: 1.经四年筛选培育,第5世代巴马微型猪半岁、1岁、2岁公母巴马微型猪体重分别为8.77±0.42kg和9.28±0.43kg、14.78±0.71kg和15.68±0.73kg、18.65±1.23kg和19.98±1.97kg。性成熟期为4-6月龄,妊娠期为117.33±2.14天,初产母猪产仔数为4.23±0.73头,2产母猪产仔数为6.54±1.33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08±2.69头。其体重和体尺值比同性别、月龄的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其中体重、胸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马微型猪体重比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小型猪数值低[2]。 2.血液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巴马微型的猪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值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检测结果比巴马小型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CHO1检测结果比普通巴马小型猪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0~13月龄、24~27月龄、44~48月龄巴马微型猪血清GH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3月龄和44~48月龄巴马微型猪IGF-1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马微型猪和普通巴马小型猪中血清GH及IGF-1浓度都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 4.GH、GHR和IGF-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GH第2、3外显子(GH-2,3)有5个SNP位点,在143pb处发生了C→T的突变,182pb处发生了G→A的突变,270pb处发生了T→C的突变,413pb处发生了G→A的突变,417pb处发生了G→A的突变,421pb处发生了A→G的突变,其中C143T和G182A导致GH蛋白序列的氨基酸变异分别为A9V和R22Q。 结论: 对巴马微型猪家系第四、五世代的生长繁殖性能等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与原种猪比较,繁殖性能正常,体型偏小,总胆固醇偏低。其血清GH、IGF-1浓度比普通巴马小型猪低。GH、GHR、IGF-1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中,GH-2,3有两处碱基替换(C143T和G182A)造成氨基酸变异(A9V和R2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