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式的概念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和巴特莱特(Bartlett)的记忆存储理论。人们普遍认为是巴特莱特首次将这一术语应用在记忆心理学上。他认为人脑是以图式框架的方式来组织记忆以往反应或经历的。后来,鲁梅哈特(Rumelhart,1980),开洛尔(Carrell,1981)和哈德逊(Hudson,1982)等人将其引入阅读理论。从此以后,图式理论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特别是EFL/ESL研究者的重视。图式指储存在人们大脑中的知识框架。图式理论阐明了读者如何利用他们的先存知识理解文章并从中获取信息。这个理论认为阅读本质上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凭借激活业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并结合文本内容对文本进行解读。高效阅读需要读者能够把文本内容与自己的先存知识及时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本文旨在介绍图式以及图式理论,阐述图式的定义、组织结构、种类、特点、功能以及其产生和修正的过程,同时,讨论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突出了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特别是大学低年级英语阅读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各种教学策略以及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活动。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现将各章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图式这一概念的由来以及近年来图式理论应用在ESL/EFL教学中的研究现状。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图式的定义、组织结构、类型、功能、特点以及其产生和修正完善的过程。图式作为一种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框架主要分为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其功能包括:1)提供背景知识;2)产生期待;3)促成推论;4)引导读者的注意力。图式的特点有:1)图式有变量;2)图式互相包容而且大图式中可能包括小图式,小图式中又可以包括更小的图式;3)图式的抽象含义各不相同(不过要注意的是,图式包含的是人们的各种知识和经验而不是抽象规则);4)图式指的是知识而不是定义。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文章先阐述了阅读过程,包括阅读、理解和阅读理解的关系以及阅读的本质,然后分别从不同种类的图式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解的作用,文章特别讨论了文化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因为文化图式是影响中国学生特别是大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四章首先讨论了一个调查问卷。这个调查问卷旨在调查大学新生的先存知识,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新生缺乏能够用于帮助阅读理解的先存知识,但是,他们拥有比较丰富的语法语言知识。然后,通过一个阅读试验证明:在大学新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其先存知识或者说是可以用来帮助理解文本的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__It-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授阅读的过程中有必要补充、丰富读者的背景知识。 第五章论述了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上面的研究讨论,文章就如何帮助学生创建、积累、丰富图式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活他们头脑中己有的图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提供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方法以及具体的课堂组织活动。文章最后还指出了本研究中发现的运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 最后一章是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通过相关理论介绍和调查试验分析,本文验证了图式理论在EFL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图式对于读者的阅读理解有巨大的正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创建、丰富和激活他们头脑中的图式知识,以此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仅是对如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大学低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作了初步性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意义。在这一方面还需要作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