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词词汇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青词作为一种成熟的道教应用文体,作者多、篇目多、类型多,成为研究道教斋醮仪式和道教文学不可或缺的材料。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青词进行了研究,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大都是从文学、宗教的角度进行研究,而针对词汇的研究,暂时未见。因此本文将以《全宋文》收录青词作为研究语料,主要以宋代青词中的道教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宋代青词词汇进行研究。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此章主要概说青词形成发展的基本情况,综述学界青词研究和道教语言研究的现状,阐述宋代青词词汇研究的必要性,确定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意义。第二章宋代青词道教词语类析本章主要对宋代青词的道教词语进行类析,将青词所见的道教词语分为六类:神仙体系类、道教仙境类、长生仙化类、科教仪式类、道教法术类、坛场器物类,然后解读这些道教词语的含义,系统性地考察宋代青词道教词语的整体面貌,解读道教独特的神仙信仰和斋醮文化。第三章宋代青词佛教借词义释本章对借用佛教的词语进行考察,探讨道、佛两教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了解道教对佛教文化的借鉴。第四章宋代青词词语例析本章第一节从构词法出发,对宋代青词词汇中的高频构词语素进行分析,以“天”和“仙”为例,详细探讨道教特色构词语素的成词情况;第二节考察宋代青词中的疑难词,包括字面普通却易误解或字面晦涩有碍理解的词语。结语:对论文整体进行总结,回顾论文研究碰到的困难及本文的不足,阐述本人对青词研究前景的展望。
其他文献
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南渡后寓居台州,官至尚书左仆射。南宋建立之初,吕颐浩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巩固了南宋新生政权,同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在南宋初年的政坛与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作为拥有官僚与文人两重身份的南宋士大夫,吕颐浩的心灵历程较为典型地反映着南宋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兴衰嬗变,同时也直接体现在诗文创作中。在靖康之变的时代大背景下,吕颐浩的内在心态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经营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党在政治领导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良传统。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保证企业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章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高效结合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凭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现状和存
期刊
论品第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优劣论是品第论的逻辑延伸。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文优劣之辨在唐代以迄清末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不断累积、碰撞和衍展,最终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体系,其中很多思想对于理解韩柳诗文的各自特色和不同地位,以及把握不同时期文学批评生态和文学批评主要价值取向的历时性变迁,都具有重要价值。总起来看,在散文风格论视野中,“优韩劣柳”是主要倾向;在诗歌风格论视野中,“优柳劣韩”是主要倾向。
学位
中国文人兼擅诗、书、画传统由来已久。理论方面,中国艺术理论所涉,诗书画基本是相通的;实践层面,更有历代文人践行这一传统,王维、苏轼、黄庭坚等,皆为此中翘楚。现代以来的诸多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和汪曾祺等,亦不乏会通的实践。这一传统到了当代,却渐渐中断,其中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部分作家诗、书、画兼顾,且在各领域都有所成就,代表性的如刘绍棠、冯骥才、莫言、贾平凹、张承志等。这种现象在浙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企业发展资金欠缺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成长,降低了企业的平均寿命,抑制了国民经济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银行业开启了放松准入管制的新阶段。其中,外资银行通过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放松进入管制。与此同时,中资银行也在不断放松准入管制。通过外资和中资银行放松准入管制,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固有的竞争格局。那么,由银行业放松准入管制所带来的结构性竞争
学位
王元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家。学界一般将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理论建构概括为“审美反映论”、“艺术实践论”、“文艺本体论”和“人生论美学”四个阶段,这其实也是对王元骧学术视野从“认识论”到“实践论(价值论)”再到“本体论(生存论)”综合推进过程的反映。美育正是与此相生相伴而又常被忽视的维度。整体来看,王元骧的美育思想可以大致以2003年“文艺本体论”的开启为界,而分为“前期”和“后
学位
《清華簡》是珍貴的楚文字資料,無論在出土數量上還是在研究熱度上,都值得重點關注。文中涉及的“習用讀法”和“習用字形”的定義參考陳斯鵬《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第四章。本文在窮盡整理歸納《清華簡》(1-5)字形和音義數據的基礎上,發現其存在生僻字及常見字兩小類。本文圍繞常見字形展開論述,根據其數據所占比例是否超過30%來區分字形的習用讀法和音義的習用字形。陳斯鵬論著出版後,《清華簡》的相關研究
学位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学术思想向东方传播的历史发展,许多表现新事物、新概念的汉字新词不断涌现。在这“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同属古代汉字文化圈的中日朝韩越各国,由于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许多汉字新词互通共用,形成新的近现代汉字词通用文化圈。这些新的汉字词,承载着西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新技术,首先在中国或日本创制,形成中日通用汉字词,然后扩散至朝韩或越南,最终形成近现代东亚国际汉字词文化圈。本文利用
学位
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和新韩国语能力考试(新TOPIK)作为两国最具代表性的第二语言能力测试,并且都是针对该语言为非母语学习者的语言测试,两者均考查了受试者语言实际运用于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从两种语言测试的听力、阅读、写作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力求通过两者的对比,对完善新HSK测试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七章。绪论为第一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重点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选题缘起;第二
学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降,随着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从“国家-国史”大历史叙述向地方性的微观史学、地学下潜,“非遗题材小说”渐渐出现在人们的阅读视野之中。“非遗题材小说”因为涵纳着特定地方的历史、社会、风俗、人伦、语言、文化以及自然地理事物的复杂况味,它的出现,昭示着中国小说某种程度上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创作趋向,其对于我们理解文明中国、地理中国,以及中华文明多样性亦有极大的帮助。本文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