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收集武威市1995-2016年12家哨点医院被动监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分析武威市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确定结直肠癌的高发区域。方法:1.通过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病例信息,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构成比情况,在JointPoint软件中利用人口学,标准人口学、结直肠癌病例数、诊断时间、年龄分组等数据计算结直肠癌的年龄调整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结直肠癌的发病趋势。2.建立武威市结直肠癌病例数据库,在ArcGIS10.2中对武威市102个乡镇不同年份发病例数进行空间分析,利用人口数据计算出武威市102个乡镇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和年均发病率。在ArcGIS10.2中按发病率绘制各乡镇逐年发病率和年均空间分布图。3.高发聚集区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将102个乡镇的结直肠癌病例数、人口总数、经纬度数据的文件导入软件,应用时空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9.3对武威市1995至2016年乡镇结直肠癌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扫描分析来发现武威市结直肠癌的高发时间和高发地区。结果:1.基本构成情况:结直肠癌中包括结肠癌789例,直肠癌1228例,发病部位以直肠为主;男性1214例,女性803例,男女比为1.51:1;50岁到79岁人群占结直肠癌发病的77.3%;汉族人群占98.2%;农民占60.9%;已婚98.6%;新农合付费占27.6%,社会基本医疗付费占24.5%;病理诊断906例。2.发病趋势:1995-2016年武威市男女结直肠癌发病呈现上升趋势,结肠癌年龄调整发病率从1995年的0.47/10万,上升到2016的5.19/10万。直肠癌发病率最低为0.5/10万,最高为8.28/10万。男性结肠癌APC为10.14%,女性结肠癌APC为11.79%,男性直肠癌APC为12.75%,女性直肠癌有三个变化趋势:1995-2004年APC为7.37%,2004-2009年APC为31.72%,2009-2016年APC为3.71%。3.空间分布:武威市结肠癌发病在武威市凉州区和古浪县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78.5%。结肠癌发病率位居前列的乡镇依次是红沙岗镇(326/10万)、东大滩乡(88/10万)、毛藏乡(86/10万)、安远镇(79/10万)、三雷镇(61/10万)、西靖乡(61/10万)。直肠癌发病在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发病例数占总发病例数的77.8%。发病率位居前列的乡镇依次是红沙岗镇(762/10万)、清水乡(71/10万)、东大滩乡(70/10万)、南湖乡(67/10万)、夹河乡(62/10万)、西靖乡(61/10万)。结肠癌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乡镇发病率为51.7/10万,直肠癌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乡镇发病率为99.8/10万。4.空间聚集性:武威市结直肠癌的分布具有时空聚集性。武威市共探测到4个结直肠癌高发区聚集区包括67个乡镇,其中聚集区内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3.3%。1号聚集区共覆盖14个乡镇,高发时段为2009年到2016年,相对危险度2.81。2号聚集区共覆盖16个乡镇,高发时段为2007年到2016年,相对危险度2.88,包含了民勤县年均发病率最高的红纱岗镇等。3号聚集区共覆盖19个乡镇,高发时段为2012年到2016年,相对危险度2.04。4号聚集区共覆盖18个乡镇,高发时段为2008年到2016年,相对危险度1.59。结论:1.武威市1995到2016年22年间结直肠癌发病例数以及年龄调整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男性年龄调整发病率高于女性。2.武威市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地区差异,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乡镇为红沙岗镇,红沙岗镇为武威市结直肠癌防控的重要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