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玉米茎腐病的镰孢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镰孢菌(Fusarium)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可引起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多种谷类作物的病害,其中有些镰孢菌还可以产生真菌毒素,引起人畜的食物中毒甚至死亡。镰孢菌种类繁多,在形态上难以区分,给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相关病害的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研究镰孢菌型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组成,是有效设计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前提。本研究对采自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300多份玉米病样进行了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309株镰孢菌,通过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的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到15种镰孢菌,分别是:Fusarium asiaticum、F.boothii、F.brachygibbosum、F.cerealis、F.cortaderiae、F.graminearum、F.meridionale、F.fujikuroi、F.proliferatum、F.temperatum、F.verticillioides、F.equiseti、F.incarnatum、F.oxysporum和F.avenaceum。其中F.brachygibbosum和F.cerealis可以引起玉米茎腐病为世界上首次报道。这些镰孢菌属于5类复合种,其中F.graminearum、F.meridionale、F.boothii、F.asiaticum、F.cortaderiae、F.cerealis和F.brachygibbosum属于F.sambucinum复合种(FSAMSC)。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复合种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云南所分离到的镰孢菌形成一支,主要是F.meridionale、F.boothii和F.asiaticum,而在黄淮海地区则多为F.graminearum。F.fujikuroi、F.proliferatum、F.temperatum和F.verticillioides属于F.fujikuroi复合种(FFSC)。系统发育分析表明F.verticillioides与其它的三种镰孢菌遗传距离较远;而F.fujikuroi和F.proliferatum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该复合种中的真菌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F.verticillioides和F.fujikuroi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在云南很少有分离到,而F.temperatum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F.temperatum是2011年Scauflaire等从比利时的玉米茎(穗)腐病样品上分离鉴定的一个镰孢菌新种。目前该镰孢菌已在我国19个省市引起玉米茎(穗)腐病,并产生包括伏马菌素、串珠镰刀菌素和白僵菌素等在内的多种真菌毒素。因此,我们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开发了快速检测F.temperatum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无论是在玉米茎秆还是玉米籽粒中都能够准确检测出该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一位”训练人体力学意义的剖析,进而将学生从自然的生活状态中解放出来,达到良好的塑身效果,以及培养良好的舞蹈感。
盆腔炎作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给女性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如何正确及时诊断盆腔炎,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1例盆腔炎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计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探索制约卫生服务利用的原因,为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政治复习课效率的有效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氛围,鼓励探索;联系实际,渗透热点;精选练习,分层测试等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水平井具有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储量动用程度高等直井无法比拟的优点。然而,对于低渗储层来说,仅采用水平井井身结构开发油气田,多数井的产量仍然较低,满足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迅速兴起的高科技领域,因其性能特异、应用广泛,激起了众多学科学者的广泛兴趣。它以迅猛发展之势,由发源的材料科学、物理科学向化学、生命、环境和医
起源于 8 0年代的小冲孔试验法具有无损取样的综合优势 ,能够利用尺寸极其微小的试样对服役材料进行失效分析和寿命评估。利用经验和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 ,它已成功地测试出多
球形电场测量系统由球形探头和光纤传输系统两部分组成,根据探头表面剖分不同,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三种。本文在介绍球形探头测量基本原理,以及电场测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本文综述作者近年来对小冲孔试验技术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如何应用小冲孔蠕变试验技术进行在役高温构件的寿命预测。介绍了该试验技术与常规传统试验方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