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能辅佐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寻找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组,其中奇数序号为对照组(n1=30)、偶数序号为治疗组(n2=30)。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氧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拜阿司匹林,每天100mg、持续30天。分别于治疗第0天及第30天测定两组患者的下列参数: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清5-羟色胺(5-HT)及血栓素A2(TXA2)、血浆D-二聚体(D-dimer)、6分钟步行距离(6MW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分钟通气量(MVV)。采用SSPS13.0版本统计软件系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参数sPAP.5-HT.TXA2.D-dimer.6MWD. MVV%.FEV1%、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0天后sPAP.5-HT、TXA2、D-dmer较对照组降低,6MWD.MVV%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FEV1%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在治疗30天后下述参数差异有显著性:sPAP从52±2.3mmHg下降至41±1.8mmHg(t=2.3,p<0.05);5-HT从283±13.6ng/l下降至18±12.6ng/l(t=2.633,p<0.05);TXA2从313±23.6pg/ml下降至183±21.4pg/ml(t=3.013,p<0.01);D-dimer从5.6±1.2mg/l下降至2.5±0.8mg/l(t=0.860,p<0.01);反映临床症状的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6MWD从330±13m上升至430±20m(t=2.363,p<0.05);MVV%从62.8±8.6上升至73.3±6.6(t=-2.360,p<0.05);但治疗后FEV1%差异无显著性(t=1.956,p>0.05)。两组患者所测定的sPAP与5-HT、TXA2.D-dimer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32、r2=0.863、r3=0.693。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辅佐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改善临床症状;其可能的机制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血清5-羟色胺、血栓素A2水平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肺内血栓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