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5代羧基改性的聚酰胺-胺(G3.5 PAMAM-COOH)聚合物对人类脱矿牙本质生物矿化的影响,并评估牙本质表面新生结晶体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以期为聚酰胺-胺在牙本质敏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实验(体外):收集40颗完整离体第三磨牙制备40个脱矿牙本质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A、B、C、D4组,分别置于G3.5PAMA-COOH溶液中处理Omin (A组)、lmin (B组)、30min (C组)、60min (D组),再同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再矿化2周后,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检测G3.5 PAMA-COOH溶液与牙本质表面的结合能力;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表面的微观形貌;能谱仪(EDS)检测新生成晶体的Ca/P值并进行统计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牙本质表面新生晶体的物相和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第二部分实验(体内):建立50个脱矿牙本质样本,将每个样本从中线处一分为二,分别标记为A和B,以A组作为对照组,B组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去离子水处理60min,实验组用G3.5 PAMAM-COOH溶液处理60min,之后将两组样本同时缝合于50只SD大鼠两侧颊粘膜上,即浸泡于大鼠唾液环境内2、4、6周后取出标本,部分标本用37%磷酸处理30s,余部分标本经超声震荡处理5min后,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牙本质表面的横断面形貌;通过显微硬度仪测试其表面修复层的显微硬度值并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6周后两组牙本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的差异。结果:第一部分实验:FT-IR结果显示G3.5 PAMAM-COOH能与脱矿牙本质表面牢固结合。SEM结果显示随G3.5 PAMAM-COOH作用时间的延长,牙本质小管内有更多的新生晶体沉积,但均未能完全封闭牙本质小管。EDS结果显示四组的Ca/P比为:A组为1.62±0.039、B组为1.68±0.039、C组为1.67±0.034、D组为1.69±0.024。B、C、D三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与其余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RD结果证实牙本质表面的新生晶体为类羟基磷灰石晶体。第二部分实验:SEM显示:经过2、4、6周的再矿化后,两组牙本质表面均覆盖了一层不规则的新生晶体,未见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经37%磷酸凝胶处理后对照组样本表面无任何沉积物,实验组牙本质小管内仍见片状晶体沉积。经超声震荡处理5min后,对照组牙本质表面的修复层基本被去除,而实验组牙本质样本表面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不同,随矿化时间延长,牙本质小管内存留的矿化物越多,直至完全覆盖所有的牙本质小管口。显微硬度结果显示6周后实验组的显微硬度值[69.954±6.53 HV]显著高于对照组[49.75±5.44 H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3.5 PAMAM-COOH可牢固粘附于脱矿牙本质表面。2. G3.5 PAMAM-COOH对脱矿牙本质小管有一定的生物矿化和封闭作用,且随PAMAM作用时间和矿化时间的延长,其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越好。3. G3.5 PAMAM-COOH在脱矿牙本质表面诱导形成的类羟基磷灰石修复层具有一定的硬度,且对37%磷酸和机械刺激有一定的抵御能力。4. G3.5 PAMAM-COOH在治疗和预防牙本质敏感方面具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