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是诉讼制度的核心,作为行政诉讼程序门槛的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政诉讼时效制度是法律赋予当事人权利救济的制度,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行政诉讼法律都对其进行了规定,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我国在理论层面上对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定位不明,导致现行《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较为粗糙且有疏漏,虽经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两次司法解释但都难以应对复杂的司法实践。因此,探讨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同时借鉴和吸取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成功经验,既有利于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理论基础的重新定位,改革完善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又有利于指导当前的司法实践。本文拟对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刻剖析,并最终确立“权利救济理论”作为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论文随后对行政诉讼时效制度本身包含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系统梳理了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缺陷,最后在借鉴和吸收域外行政诉讼时效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建议。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通过“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引出论文研究的问题,然后介绍了论文研究的价值、方法与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第二章是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概述。本章首先对诉讼时效的历史沿革、行政诉讼时效的概念、特征、相关概念的区分、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包含的内容、存在价值、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确立了权利救济理论为制度的理论基础,为后文对其立法上的改革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章为域外行政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比较。本章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及我国台湾地区主要国家有关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简单分析,为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提供有益经验。第四章是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相关立法情况,对有关司法解释也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后一部分着重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五章是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思考。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应采取的立法模式和应适用的原则,然后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几点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