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太平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晋中祁县、太谷、平遥等县历史上商业繁荣,曾是近代中国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祁太平私营工商业屡遭摧残,最终走向衰落,但其商业基础仍然留存下来,且保持着一定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了扶植、限制、利用与调整的政策,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祁太平作为工商业重镇,亦是多项改造政策的试行地。目前学界有关山西地方的私营工商业改造研究成果还有待丰富,以山西祁太平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历史过程及其结果影响,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祁太平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从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公私合营。经过清产、核资、定股以及人事安排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祁太平私营工商业绝大多数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合作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变迁,标志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权力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把握着改造的进程和方向。国家权力通过党团组织、工会、工商联、妇联、社区等组织力量,持续不断地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对资本家施加压力与影响,促使资本家接受改造。基层干部、资本家、工人等各方当事人群体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因各自立场与利益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行为。基层干部总是试图排挤甚至消灭私营工商业,工人阶级也对自身利益患得患失,资本家心理则经历了从犹豫到抗拒再到顺从的复杂变迁。资本家最终接受改造,根本原因是改造乃大势所趋,自身亦能有利可得。在社会主义在改造后,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管理制度、员工福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但也存在着公私关系协调不当、工资制度不甚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对著名企业太谷广誉远制药厂的公私合营进行个案考察,更能从微观视野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祁太平私营工商业改造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结果,但改造过度强调计划统一,试图以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规律,压抑了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自主性;并厂并店过于集中,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造成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小商小贩处理不当,商业网点分布不甚合理,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因此,对祁太平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应该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