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初步分析上海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深入探究造成这种写作现状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过多关注写作技法的教授。教师忽略了指导学生如何去有效的观察素材、积累素材,挖掘素材、选取素材和将有这些素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方法。因此,作文教学的收效颇微。为了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对人本主义思想和“最近发展区”学说、“信息加工”等理论学习基础上,深入结合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学校的校本活动课程体系即校本活动课程和四节文化套(“五一”劳动技能节、“六一”儿童艺术节、“十一”空竹文化节、元旦校园体育节)对上海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进行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重在关注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在校本活动课程的动态学习中积累有效写作素材,并能够在比较选取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教师适时借助多元媒介展示学生习作,从而实现学生对写作的源于心得书写兴趣。在这一系列写作指导过程中,逐渐使学生明了用心去观察自身的经历、用心去感受那刻情境,用情去知晓其中的深意,再将这种独特感受抒发出来的写作方法,要远比简单的模仿、套用来的驾轻就熟,来的有价值的多。总之作文教学与校本活动课程的有效结合利于激发学生发现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求知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释放学生个性,最终对写作感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能量、和持之以恒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