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噪音》中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文化解剖者”的唐·德里罗,是一位多产的后现代派小说家。近年来他的著作得到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德里罗所有的作品中,发表于1985年的小说《白噪音》最受人关注。“死亡”这一文学的永恒主题贯穿了《白噪音》的始终,一些美国学者称之为“美国的死者之书”。本文从小说中的“死亡”主题入手,对该小说的主题与创作进行解读。   虽然以往的研究对《白噪音》中的“死亡”主题有所涉及,却很少将小说中着重展现的人物死亡恐惧感置于当代社会语境之下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小说中反映的当代社会背景,探讨人物普遍被死亡恐惧所困扰的原因、缓冲死亡恐惧感的方式及结局,力求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认为:唐·德里罗在这本小说中展现的“死亡”主题实际上是对当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困境的一种深入思考。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当代人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一方面,人们始终生活在深植于当代社会的对死亡的恐惧感阴影之下;另一方面,面对传统宗教观念日渐衰微的社会现实,人们在企图借助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科技得以暂时缓冲对死亡的恐惧感的同时,遭遇的却是真实自我的沦丧和精神的空虚,他们无力对抗当代社会中的混乱和荒诞,最终只有迷失其中。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依次对《白噪音》这部小说,“死亡”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的流变,以及前人对在《白噪音》中“死亡”的研究进行简单介绍与回顾。第一章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噪音》中人物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始终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中。第二章说明虽然当代社会中的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高科技貌似取代了日渐衰微的传统宗教,却也只能暂时缓冲人们死亡恐惧感而已.第三章探讨人们如何在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和科技的负面影响下迷失于当代社会的混乱和荒诞中。第四章论述小说作者通过运用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即拼贴和卡通人物形象及反英雄的塑造,对当代人的迷失状态加以呈现。结论部分指出:唐·德里罗这部小说中展现的“死亡”主题正是他对当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入思考。德里罗无意提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的方法,却充满了对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语言学领域内英语本族语者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与新疆研究生英文硕士论文引言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学生如何通过语类结构选择和语言再现形式实现此部分学术写作的交际
《岁月》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小说中唯一一部畅销书,但自出版以来一直不曾获得评论家的青睐。E.M.福斯特对该小说的消极评论直接影响了其后的批评家对作品的看法。本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广告作为人们获取商品及其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及信息传播的媒体之一,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