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殊为大乘佛教的首席菩萨,主司智慧,因其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身份,其形象在佛教造像中被大量塑造。本文以国内现存的大量文殊菩萨典型造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存资料的梳理以及实物的考察,运用图像学、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文殊菩萨造像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至五代时期这一完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笔者首先简要阐述了文殊菩萨的身份,对目前有关文殊菩萨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阐明了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以及创新点。全文以造像出现的先后时间为序,首先对文殊菩萨的四类典型造像进行个别分析,包括具体的造像特征以及产生的缘由。并最终形成了由维摩经变相中的文殊、作为胁侍菩萨的三尊像中的文殊、骑狮文殊,以及新样文殊四类主要造像形式构成的文殊菩萨造像产生及发展的脉络体系。此外,笔者进一步对各类型造像之间的关系以及造像的总体特征变化,如她的女性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使这一体系更加的丰富。
最后,笔者在对文殊典型造像进行了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溯源,分析了文殊造像背后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力图寻找出产生文殊菩萨造像并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最本质的原因,并将这些众多复杂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包括相关佛教典籍、信仰的流传、特殊的社会环境等等。从而能够从纵向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殊菩萨造像产生发展。
无论是小到研究某一类型的造像,还是大到整体造像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通过回答“怎样”到“为何”的过程来体现的,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过渡,从而形成对中国文殊造像本身一个清晰、系统和深入的认识。也为了解整个佛教艺术以及研究宗教信仰与社会、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