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鲍温病(BD)皮损中微卫星(MS)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杂合性缺失(LOH)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亚型情况,分析其间的关系,以探讨鲍温病可能发病的分子机制。 方法:研究组为30例鲍温病石蜡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25例脂溢性角化病及外科门诊切除的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微卫星检测及HPV分型的对照组。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方法检测HPV基因亚型;选择分别与抑癌基因FHIT、P16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2连锁的5个微卫星位点D3S1300、D3S1234、D9S171、D2S123、BAT-26,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技术,进行LOH、MSI的检测。 结果:1.HPV基因分型:脂溢性角化病组低危型HPV检出率12.00%(3/25),未检出高危型HPV亚型;鲍温病组高危型HPV检出率40.00%(12/30),未检出低危型HPV亚型。2.LOH的检出率:脂溢性角化病组为24.00%(6/25),鲍温病组为56.67%(17/30),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χ2=5.981,P<0.05);MSI的检出率:脂溢性角化病组为12.00%(3/25),鲍温病组为20.00%(6/30)。两组中出现LOH频次较高的位点是D9S171,其次为D3S1234、D3S1300。3.HPV感染与微卫星DNA改变的关系:高危型HPV感染的鲍温病组织LOH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的脂溢性角化病组织, 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SI检出率的比较,P>0.05。 结论:1.鲍温病组中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40.00%,推测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是鲍温病发病因素之一;2.30例鲍温病中MS位点D9S171和D3S1234、D3S1300 LOH的检出率较高,推测鲍温病的发生可能与这三个位点连锁的抑癌基因p16、FHIT有关。3.鲍温病组各微卫星位点的MSI检出率比较低,推测在鲍温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MSI不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