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域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语域这个概念最初由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Ure&Ellis,1977),由韩礼德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Halliday将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称为语域,并将决定语言特征的语言因素归纳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或是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媒介和渠道,如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等(胡壮麟等,1989)。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将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运用。有些学者论述了将语域理论运用到英语口语教学、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理论讨论的居多,实证研究的甚少。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将语域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并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旨在考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域意识对其写作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取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受试为西南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05名学生,根据其自然教学班,被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且实验前的测试表明两个组在写作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笔者将写作教学融入到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之中,在每单元课文学习完后进行,在控制组中实施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而在实验组中进行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法,为期一个学期。研究工具为写作测试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在试验进行到中期时,两组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未产生显著性差异。在试验结束时,第二次的写作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受试的写作水平较控制组有显著性提高,即表明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法对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两次测试说明,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法需要实施较长时间才会对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产生效果。2)定性分析数据表明,实验组受试在测试过程中语域意识有所提高,绝大多数受试对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法持肯定态度,并希望继续在将来的课堂上继续采用此类教学法。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法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推行此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基于以上实证研究,笔者最后总结出一套以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为背景,以语域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期更多的外语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语域意识,以此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