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供水管网突发外源污染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由于其结构复杂、分布广泛,无法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全天候全区域的监控,给突发外源污染(如蓄意投毒等)以可乘之机。当供水管网突发外源污染时,将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建立有效的快速响应机制,降低突发污染带来的危害,首先需要快速地监测到突发污染事件,给供水企业决策者争取有利时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污染危害降到最低。本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4706)的资助,结合山地城市供水管网特点,基于准动态水力模型,构建了以“平均监测时间最短、监测覆盖率最大及监测时间之间方差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利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旨在为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应对突发外源污染提供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1)首先,基于Epanet 2.0软件构建管网准动态水力模型,能真实反映供水管网的运行工况,得到不同时刻对应的水力工况,求得对应工况下的管网邻接节点传输时间矩阵,并利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得到任意节点之间最短传输时间矩阵,进而存储为基本数据库,为求解优化模型提供基础数据。(2)其次,构建以“平均监测时间最短、监测覆盖率最大及监测时间之间方差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结合准动态水力模型和突发外源污染的特点,在传统的两目标“平均监测时间最短、监测覆盖率最大”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地引入了第三个目标“监测时间之间方差最小”;另外,根据管网节点用户性质以及用水量大小,对节点发生突发污染的概率进行了差异化研究,并将其反映在优化模型中,有效地提高了水质监测系统应对突发外源污染的可靠性。(3)随后,提出了基于NSGA-Ⅱ算法对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模式。针对改进的三目标优化模型,在MATLAB平台上改写NSGA-Ⅱ源代码,通过调用基本数据库(任意节点最短传输时间矩阵)对优化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并通过管网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监测时间之间方差”可以为供水决策者提供第三维度的决策依据,可有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可靠性。(4)最后,本文针对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应对突发污染的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进行了研究。结合山地城市供水管网“多水源+混合分区”的典型特点,根据管网分区对其进行有效拆分,并借助改进的三目标优化模型,基于MATLAB平台运用NSGA-Ⅱ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最终的水质监测点布置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特别是社会管理创新逐渐成为社会、政府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政府职能开始转变,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政社合作”的不断加深一
目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症之后的第二类重要的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A)及其衍生物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
溢油事故导致环境问题频发,开发特殊性能的油水分离材料迫在眉睫,简易制备低成本磁性油水分离材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商用聚氨酯(PU)海绵为基底,以硬脂酸(SA)
[目的]新生期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法(Vannucci)结合8%低氧环境建立HIBD模型,成年期后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expe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症模型,探
氯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在于废水,污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是一系列典型的水中污染物。特别在腐殖酸存在下氯酚类化合物是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副产物。氯酚具有“三致”(致癌、致
目的:探讨血糖应激性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近远期事件发生率的关系,评价该参数对评估A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644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入院后采集患者基本病史信息、入院24小时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
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稳定的形状记忆功能而逐渐受到更多设备制造领域的青睐,其中Ni47Ti44Nb9形状记忆合金作为管接头已应用于飞机液压系统管路及海底输油管道系统中,飞机
搅拌摩擦加工作为一种大塑性变形方法,加工区域能获得细小的等轴晶,其可以作为超塑性加工的原始组织。对于超塑性加工,组织的热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搅拌摩擦加工区域在热处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移动技术不断进步,移动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人们使用社交网站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便利。社交网站的互动功能突破了时
电动汽车传统电缆插电式充电方式存在因充电器件磨损老化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以及充电过程不能进行自动操作等弊端。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作为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