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护士对有创通气镇静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描述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有创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现状;评价标准化镇静护理对ICU有创通气患者镇静深度、有创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及与镇静有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由二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有创通气镇静治疗现况调查。按监护室工作年限进行分层抽样,在14所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抽取ICU护士133名,采用ICU护士有创通气镇静知识掌握程度问卷及ICU有创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实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第二阶段:标准化镇静护理对ICU有创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综合性ICU接受有创通气及镇静治疗的患者74例,按入住ICU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现有镇静护理措施。医生在开具镇静处方时给出初始泵速,护士发现患者有镇静过深或过浅表现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调整泵速。干预组采取标准化镇静护理,即包括人员培训、标准化表单设计、动态镇静目标设置、规范评估并记录等内容的标准化镇静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镇静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ICU护士有创通气镇静知识总分平均为10.74±1.94分,各维度由好到差依次为:基础护理、镇静与镇痛的关系、镇静评估、泵速调整、镇静副作用、镇静目标、适应证、给药方式。镇静知识与是否接受过镇静知识培训及学历有关。2.19.55%的护士所在监护室常规开展有创通气患者镇静治疗;70.68%采用持续泵入镇静药物给药方式;52.63%有个体化镇静目标,并能动态调整;51.88%镇静评分者为医生,28.57%使用评分工具;27.07%采用Ramsay评分;19.55%护士所护理的患者处于不正确的镇静状态;57.14%的护士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3.采用标准化镇静护理对ICU有创通气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后两组镇静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ICU留观时间、置管时间、与镇静有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护士对镇静知识掌握现状不容乐观,应对ICU护士开展有创通气镇静相关知识培训并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护理方案,以保证镇静治疗的良好疗效。2.上海市ICU有创通气患者镇静实践现状与美国重症医学会2002版指南仍有差距,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探索建立操作性强的标准化镇静护理措施将是镇静治疗护理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3.标准化镇静护理可使患者镇静深度下降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镇静治疗的过程指标及结局指标均有良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