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金叶败毒进行了拆方研究,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对中药金叶败毒抗GPCMV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及其组成成分抗GPCMV的体外实验研究体外培养豚鼠胚肺细胞(GPEL),用100TCID<,50>的病毒攻击量接种细胞,应用细胞病变法(CPE)和MTT法,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及其各组分的最大无毒浓度和最小有效浓度.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中药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探讨金叶败毒抗GPCMV的机理.结果提示:①中药复方制剂金叶败毒与单方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的药物毒性相当,鱼腥草的药物毒性低于复方及其它各单方.②金叶败毒及其各单方均具有体外抗GPCMV的作用,复方抗GPCMV效果优于单方.③金叶败毒和鱼腥草治疗指数为100,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GCV的治疗指数为10,表明前两种药物安全性优于其它四种药物.④GPCMV感染早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感染48小时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开始降低,导致细胞凋亡.⑤中药金叶败毒对GPCMV所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孕期豚鼠巨细胞病毒产毒性感染与宫内传播的相关性研究根据WoolfNK等模拟人类孕期划分,选择无感染史的早孕Hartley豚鼠20只,为实验组,腹腔接种GPCMV.正常早孕豚鼠6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豚鼠妊娠结局并在分娩后24h内处死胎仔及母豚鼠,计数吸收胎及死胎数,观察胎仔有无畸形.无菌采集亲代及子代的各器官标本,PBS液冲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地高辛(digoxin,Dig)标记的GPCMV晚期mRNA三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GPCMV主要感染的细胞包括以下类型:肾小管、集合管、血管的内皮细胞,肺泡、胸腺的上皮细胞,肺、脾、肝脏的间质细胞;子宫和唾液腺腺细胞,平滑肌细胞、肝细胞、神经元细胞、滋养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子宫GPCMV产毒性感染与妊娠结局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