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电感增益调节的定频电推进电源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尔电推进以其比冲高、寿命长、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大量应用于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南北位保、轨道转移等任务。作为霍尔电推进系统关键组件之一的电源处理单元,其组成中包含阳极电源、磁线圈电源等电推进电源模块。阳极电源的供电通常来自存在电压波动的非调节母线,因此要求阳极电源能够适应宽范围的电压输入。磁线圈电源则是为内外磁极线圈提供不同挡位电流的恒流源,要求实现宽范围的输出。由于二者需要较宽的增益范围,常用于LLC变换器的调频控制策略存在着开关频率变化范围宽的缺点,增加了磁性元件及滤波单元的设计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磁控制LLC的原理与特性,设计了相应的可变电感,研制了两种电源的样机并开展实验验证。针对电推进电源宽范围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以磁控制LLC作为电源设计方案的解决办法。对LLC变换器在不同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和开关模态进行了研究,在常用的基波分析法基础上,推导出以谐振电感作为自变量的输入输出电压增益表达式并绘制相应的增益曲线,划分了磁控制LLC的软开关工作区域,从而为磁控制LLC的谐振网络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案中变换器工作在定频状态下,改善了EMI问题,简化了磁性元件和滤波单元的设计。为了实现磁控制在LLC谐振变换器上的应用,设计了符合变换器要求的可变电感。对可变电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变电感的磁阻模型,推导了其感量变化范围的表达式。完成了磁芯磁材的选取和绕组匝数、气隙长度等参数的设计,通过搭建仿真模型验证设计结果是否合适。制作了可变电感实物,通过测量实际的感量变化范围验证了设计方法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对磁控制LLC的理论分析和可变电感的参数设计方法,分别对阳极电源和磁线圈电源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其中,为了减小磁线圈电源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损耗,应用了同步整流技术以提高效率。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别搭建样机对稳态性能、软开关特性、动态响应以及效率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台样机均满足了各自的指标要求,均实现了全范围内的软开关,阳极电源在输入电压切换、磁线圈电源在负载阻抗跳变时均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磁线圈电源的同步整流方案可以产生准确有效的驱动信号,减小了副边的整流损耗。
其他文献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通过微电网对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克服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供电可靠性。然而,在孤岛微电网中,受线路阻抗的影响,采用下垂控制的逆变器之间存在环流,无功功率分配不精确。而且微电网在带不平衡负载和非线性负载时,传统下垂控制没有考虑不平衡功率和谐波功率的均分问题。此外,传统微电网二次控制采用周期采样的通信方式,这会造成了通信“资源”的
随着风电、光伏板、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集成电网的需求日益增长,微电网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解决方案,受到广泛的欢迎。微电网通常由常规发电机、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负载组成。根据耦合总线的类型,可以将微电网分为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和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近年来,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可靠、可扩展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确保精确的电流分配和电压恢复是直流微电网的主要控制目标。为了实现这两个控制目标,
室温钠硫电池体系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目前钠电池领域内研究的热点。但室温钠硫电池中硫正极存在硫与多硫化物的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所带来的粉化,以及可能存在的“穿梭效应”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室温钠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将研究集中在硫正极上,基于钴修饰ZIF前驱体构建钴修饰氮掺杂碳基体材料并与硫复合,针对性地解决室温钠硫电池正极导电性差
近年来,太阳能的高效应用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20年国家提出“3060双碳”计划,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光伏发电作为一种零碳且可持续发展技术必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光伏发电领域面临着一个重要挑战,即光伏组件发电时产生的高温会导致发电效率降低。为了解决此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也叫PV/T技术,即在光伏板背面设置流体流道用来冷却光伏板,
在光伏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系统中,Boost变换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传统的Boost升压变换器中,施加在MOSFET两端的驱动信号使得开关和二极管在输入电感和输出电容之间交替导通。因此其输出端等效存在一个LC滤波器,导致Boost变换器控制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中存在一个右半平面零点,这会降低变换器的动态响应速度。此外,升压转换器的输入电流纹波与输入电感值成反比,这意味着想要实现较低的输入电流波纹必须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锂离子电池作为供电设备的电驱无人机由于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相比于油动无人机和油电混合无人机而言,电驱无人机能耗比较高,飞行时间相对较短,容易在飞行途中电量不足,从而导致无人机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这限制了无人机任务能力,阻碍了电驱无人机的推广及使用。因此,对其能源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和任务管理十分必要。现有的无人机虽具备电量不足提醒功
水性可充电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安全,环保,理论容量高等优点,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最有希望的替代方案之一。在ZIBs各种阴极材料中,具有优异的可调节形态和大量活性位点的聚苯胺(PANI)材料是锌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实验探究了不同合成环境中PANI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化了锌聚苯胺电池的电解液性能并研究了金属化合物作为PANI改性材料的相关性能。首先,为了改善纯PANI材料易于团聚的特点,使用
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的W火焰锅炉,因其具备独特的结构,对低挥发份煤种有较好的适应性,目前已经成为燃烧低挥发份煤种的主要锅炉。但是受限于使用煤种的自身特性,其运行效率偏低,污染物排放控制难度大。现如今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加,有关政策要求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火电机组常常面临压负荷需求。W火焰锅炉自身稳燃能力受到煤种等因素影响,难以在超低负荷下稳定工作。因此针对W火焰锅炉的优化和新燃烧技术的开发刻不容
研制高效的汽轮发电机组对于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提高发电效率至关重要,同时优化叶片的气动性能、降低叶型损失对于汽轮机来说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汽轮机组中压第12级叶片进行研究,通过动、静叶平面叶栅、静叶环形叶栅吹风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变冲角下动静叶叶型气动性能和损失机理。通过改变雷诺数工况,基于熵产损失预测方法对静叶片进行验证,可对经典损失预测模型拟合修正,
我国输电电网建设向着特高压、智能化发展,电网规模、容量以及地理跨度日益扩大,因此电网受恶劣气象条件影响而发生的舞动灾害也随之增加。输电线一旦发生舞动事故可造成本身断裂、铁塔损坏等,严重威胁输电网的安全运行。而要优化舞动机理、量化自然气候对舞动的影响、进行舞动防治及安全预警等都需要舞动发生时舞动幅值、频率等特征参数的支撑。本文针对此需求,进行舞动监测与特征参数辨识的技术研究,设计并实现舞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