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棚闲话》是清代艾衲居士创作的一部独特的话本小说,全书共十二则故事,以“豆棚”为主线串联成篇。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豆棚闲话》的叙事艺术,以期深层次地挖掘其思想内涵。艾衲居士对《豆棚闲话》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方式的独特处理,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张力。《豆棚闲话》突破了传统拟话本小说相对单一的叙述者和叙事层次,出现多层次的叙述者进行多层次的叙事,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达到了作者顺利阐述思想及价值观的目的。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学术界对《豆棚闲话》的研究现状。运用叙事学的方法对《豆棚闲话》的研究仍有诸多薄弱之处,因此,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地分析,指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主要解析《豆棚闲话》的叙事结构。结合学术界对《豆棚闲话》的叙事结构的研究,加之对文本地解读,文章从四个方面阐明《豆棚闲话》叙事结构的独特性。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将其与《十二楼》进行对比,进而探究其在话本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第二章运用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和叙事角度两个方面研究《豆棚闲话》。文章从两个全新的角度:叙述者的多层次性和参与故事的程度,对叙述者进行剖析。并从第三人称限知客观叙事、第一人称限知客观叙事和第三人称全知主观叙事三个方面着重阐释了叙事视角的流动性。第三章主要从现实的叙事层、被讲述的故事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豆棚闲话》的叙事层次进行阐述。探究《豆棚闲话》叙事层次的特殊性,思考作者采用这种叙事方式的意图。第四章建立在解读文本思想内涵的基础之上,分别从纳凉场所、“讲学书院”、精神桃花源和现实社会四个方面剖析《豆棚闲话》的叙事空间。揭示豆棚的特殊意义。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所阐述观点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