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也有较大增长。据统计,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下同)总数为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约12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贫困生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牵动千家万户,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是一个事关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国家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构建完善的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将助困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产生原因、资助体系的发展变化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及其它资助政策的最新实践,研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稳定有效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的助学体系。这一体系会使贫困学生能以健康、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境面对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人生,在享受资助、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感恩、诚信、自强的优秀品质。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高校的调查情况,分析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贫困生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个人和学校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的历史演进,分析现阶段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三部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国家助学政策导向,根据不同资助措施的不同特点和优势,提出构建完善的以育人为核心的、权力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