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成像表现,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与立体视觉相关的皮层定位及不同视差刺激下脑区的激活强度。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共同性斜视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9±3.9岁。立体视觉正常者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21.2±2.7岁。2、视觉刺激:采用组块设计模式,刺激与静止交替进行,各持续20s,刺激状态为非交叉视差分别1200”、2400"、3600”的随机点立体图,静止状态为固定于白色刺激屏中央的黑色“+”号。3、图像采集:采用GE的Signa HDx3. O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图像获取数据。实验共采集三维全脑解剖图像和BOLD图像。4、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脑功能成像处理分析软件SPM5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xjView软件和MRIcron软件显示相应的激活区域及全脑BOLD-fMRI图像。结果:1、两组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均见双侧枕叶(BA18)激活;正常组还可见左侧颞叶(BA21)、右侧顶叶(BA2/40)激活,共同性斜视组可见右侧舌回激活(BA18)。在视差12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区域显示左侧枕中回(BA18)激活,正常组显示右侧枕下回和左侧枕中回(BA18)激活;在视差24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区域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激活,正常组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和右侧颞下回(BA37)激活;在视差36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无激活区,正常组显示双侧枕中回(BA18)激活。2、两组激活强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立体图刺激后,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大脑皮质区域表现在左侧枕中回(BA18)、右侧枕下回(BA18)、双侧缘上回(BA40)、双侧颞下回(BA37)、双侧额下回(BA9/45)、左侧岛叶(BA13)。在视差12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主要集中双侧枕中回(BA18)、双侧额下回(BA45/47)、右侧颞下回(BA37)、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中央后回(BA2)、左侧岛叶(BA13)。在视差24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主要集中左侧枕中回(BA18)、右侧枕下回(BA18)、右侧颞下回(BA37)、双侧海马(BA28)、左侧颞上回(BA20);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高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右侧舌回(BA18)。在视差3600"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的区域主要表现为右侧额下回(BA9/47)、左侧枕中回(BA18)、右侧枕下回(BA18)、左侧岛叶(BA13)共同性斜视组激活高于正常组的区域表现为右侧额中回(BA8/10)。3、在3种不同视差刺激下,共同性斜视组的平均兴奋体素均低于正常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共同性斜视组内不同刺激条件之间激活强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内不同刺激条件之间激活强度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立体图形刺激下共同性斜视患者脑区激活范围比正常人小。2、不同视差刺激条件下共同性斜视患者脑区激活强度及平均兴奋体素均低于正常人。3、共同性斜视患者在不同视差刺激下脑区激活强度无明显变化。4、共同性斜视患者立体视觉异常的中枢神经机制可能与顶叶、颞叶功能下降有关。立体视觉形成的神经通路在解剖结构上可能涉及顶枕颞叶等多个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