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向纵深发展,隧道穿越岩溶富水地层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其中以高水压溶腔对隧道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溶腔高水压的持续影响下,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遭遇突发性涌水灾害,严重威胁隧道结构安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依托华蓥山隧道工程,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围绕近接高水压溶腔隧道涌水机理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开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剖析了高水压溶腔作用下隧道涌水力学机理,研究了高水压溶腔区隧道涌水触发因素。2、以隧道涌水机理为理论基础,提出将隔水岩层失稳破坏和涌水通道导通作为高水压溶腔与隧道间临界安全距离的判据。3、基于强度理论、剪切破坏理论和压剪裂纹扩展理论建立了三种力学简化模型,分别推导了下伏高水压溶腔与隧道间安全距离解析公式。4、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围岩级别、围岩侧压力系数、溶腔直径、溶腔内部水压以及隧道埋深五个影响因子对安全距离数值大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下伏高水压溶腔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预测模型,旨在指导华蓥山隧道溶腔区施工。5、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高水压溶腔涌水区治理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下伏高水压溶腔涌水区最优治理方案和施工措施。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研究下伏高水压溶腔区隧道施工力学特性,揭示涌水处治机理,并验证处治方案的合理性,为类似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