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柴头(Commelina benghalensis L.)生殖方式复杂,与作物争光、争肥能力较强,难以防控,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恶性杂草。本研究以植物形态学解剖技术和激素分析检测技术为基础,探明了火柴头初始花芽分化与叶生长的同生关系、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以及外源赤霉素对花芽性别分异和向地性分化的影响,并根据火柴头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了种子的聚集萌发效应,为寻求科学、高效、环保的防除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初步得到如下结果:1.火柴头初始花芽分化与叶生长的同生关系表明,幼苗营养生长至4-6叶期时,茎尖进行花芽分化,其分化进程与叶数目和叶面积呈正相关,整个分化过程历时约15天;幼苗进入4叶期后,花芽开始苞片原基和花序原基的分化;5叶期后,开始萼片原基和花瓣原基的分化;6叶期后,开始雌、雄蕊原基的分化,两性花中雄蕊早于雌蕊完成分化。2.气生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分析表明,雄花分化前后生长素、玉米素、脱落酸含量基本保持一致,而赤霉素在花芽分化后呈现下降趋势,但在花瓣原基和雄蕊成熟期出现波动,含量分别为29.23μg·g-1 FW口32.92 μg·g-1 FW;两性花分化后生长素和脱落酸在花瓣原基分化期显著降低,生长素含量为085 μg·g-1 FW,脱落酸含量为018 μg·g-1FW,玉米素在雌蕊原基分化期显著增加,含量为4.46μg·g-1 FW,赤霉素在花芽分化后波动较大,在雌蕊成熟期含量最高为108.79 μg·g-1 FW,在萼片原基分化期含量最低为66.02μg·g-1 FW.3.气生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比分析表明,花芽分化过程中产生性别分异的原因和赤霉素的动态平衡有关,两种花中赤霉素参与的激素比差异显著;两性花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受到较高水平赤霉素的调控,而雄花在整个性别分化过程中赤霉素水平相对较低。4.外源赤霉素和矮壮素对火柴头气生花芽性别分异的影响表明,高水平的赤霉素处理会显著抑制雄花的分化并促进两性花的分化,在100 mg·L-1的赤霉素处理下火柴头雄花的发生率最低,仅为1.57%,两性花的发生率最高,为98.43%;赤霉素处理会显著延迟火柴头初始花芽的分化并降低分化速率;矮壮素对性别分化的影响与赤霉素形成拮抗作用,但在本研究中效果并不显著。5.激素对火柴头向地性花芽分化的影响表明,赤霉素在两类向地性花芽中大量累积,而且其在贴地花芽中的累积量显著大于地下花芽,贴地花芽中赤霉素含量为262.25μg·g-1 FW,地下花芽中赤霉素含量为193.87μg·g-1 F W,而生长素、玉米素、脱落酸含量在两类花芽中基本保持一致;赤霉素对火柴头花芽向地性的分化有抑制作用,在500mg·L-1的赤霉素处理下植株地下花芽数目最少,仅为1.9个,矮壮素对花芽向地性分化的影响与赤霉素相比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6.火柴头种子的聚集萌发效应主要表现在种子活力较高的地上大种和贴地大种上,地上小种和贴地小种在与对应的大种混合后,种子活力提高,会表现出一定的聚集萌发优势,但地下大、小种几乎没有萌发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