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糖代谢异常患者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主要证型的临床指标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客观化辨证及治疗。方法:将17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与血糖异常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对血糖异常组主要证型的一般资料、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载量进行组间分析,探讨指标与证型的关系。结果:肝硬化血糖正常组以肝气郁结型(51.22%)为主,瘀血阻络型(28.05%)次之;肝硬化血糖异常组以肝气郁结型(41.24%)为主,肝肾阴虚型(34.02%)、湿热蕴结型(18.56%)次之。肝气郁结型在性别构成、ALT、PT分布上与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PBG)及HBV-DNA分布上,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在TBIL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与其他两型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型在体重指数(BMI)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型为主,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次之;其中肝气郁结型患者以女性较多,年龄相对较小,FBG、ALT、PT、TBIL正常或轻度异常,PBG轻度升高,HBV-DNA载量相对偏低;湿热蕴结型以男性为主,其ALT、TBIL、PT明显升高;肝肾阴虚型患者以男性多见,普遍年龄偏大,FBG、PBG升高最明显,HBV-DNA复制相对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