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糖代谢异常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糖代谢异常患者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主要证型的临床指标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客观化辨证及治疗。方法:将17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与血糖异常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对血糖异常组主要证型的一般资料、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载量进行组间分析,探讨指标与证型的关系。结果:肝硬化血糖正常组以肝气郁结型(51.22%)为主,瘀血阻络型(28.05%)次之;肝硬化血糖异常组以肝气郁结型(41.24%)为主,肝肾阴虚型(34.02%)、湿热蕴结型(18.56%)次之。肝气郁结型在性别构成、ALT、PT分布上与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PBG)及HBV-DNA分布上,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在TBIL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与其他两型在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型在体重指数(BMI)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型为主,肝肾阴虚型、湿热蕴结型次之;其中肝气郁结型患者以女性较多,年龄相对较小,FBG、ALT、PT、TBIL正常或轻度异常,PBG轻度升高,HBV-DNA载量相对偏低;湿热蕴结型以男性为主,其ALT、TBIL、PT明显升高;肝肾阴虚型患者以男性多见,普遍年龄偏大,FBG、PBG升高最明显,HBV-DNA复制相对活跃。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很多以创新为主的新兴技术,促进了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桩基施工的质量和整个公路桥梁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施工时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创始人,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梁启超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方法的创新,在当时学术界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史学研究
继章太炎的<文始>后,骆鸿凯著有<语原卷一>的印本,骆著驳正许慎,多有改易旧说者,凿破混沌,发为新义,度越前贤,令人折服者亦复不解.<语原>凡12卷,惜乎仅印出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