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众对公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主题公园作为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文化的挖掘、整理、提炼、继承、发扬与再现,使主题公园长期有效的发展。主题公园已不仅仅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游览休憩的户外空间,更是人们感知城市文化、体会城市精神的重要场所。在满足城市居民贴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去感悟城市的内在精神、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从而理解城市的文化内涵,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基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人们理想生活和劳动创造在自然环境中的外在体现。特有的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形成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主题公园作为发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提升公园的文化特色,也能丰富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式,从而吸引更多人来此休闲、娱乐。本文以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为载体,运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对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表达和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对农耕文化相关理论研究,整合并总结出农耕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民生活要素和农村环境要素。(2)对杨凌后稷教稼公园、临汾古城公园和运城舜帝陵公园三处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实际调研,分析各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表达方法和表达途径,对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农耕文化构成要素可作为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农业生产要素中的农具、农作物和农事劳作,农民生活要素中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和农事庆典,农村环境要素中的农业气象、农村地理和农村生物等内容,对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表达策略,应体现农耕思想、融入农事活动、突出民风民俗和营造农村景观的基本要求,依据借鉴、保留、再现、象征隐喻和符号表示的表达方法,通过景观途径、科教途径、体验途径和文化途径进行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营造集文化展示、观赏游憩为一体的户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