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之际忠孝观念的演变及与政治的关系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晋之际是以政治分裂为时代的主旋律。个人意识的觉醒、选举制度的演变、士族的崛起诸方面都朝着削弱皇权的方向发展。皇权面对各种削弱自身威权的因素作何应对?本文先从观念史的角度,分析忠孝内涵的演变,再结合具体的事例作微观的分析,以之展现事件背后学术、皇权与社会的互动。   本文先从忠孝内涵的探溯入手。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皇权的集中是一长期趋势,孝作为一种私人伦理逐渐政治化,忠也从以“普遍性的社会伦理”的主要内涵演变为臣对君单方面的义务为主。其次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宏观地建构对汉晋之际社会、权力与思想风潮变迁的通贯认识。再次为了解答以下疑问:何种行为为忠?汉晋间的忠往何处?根据史籍记载的“忠行”,发现国家一统之时,“忠”多表现为对朝廷、社稷的关怀。群雄竞起,此时“忠”的对象有府主、分割一方的豪雄、崛起的五胡之君,当然也有式微的正统朝廷。天下分裂,二重的君臣观念浓厚,使“忠”的指向更加模糊。但其时普遍接受与尊重“忠”的价值,且“忠”所有多元的指向在士人观念里都可称“忠”。这有助于澄清前人认为魏晋间君臣观念淡薄的见解。此后以选择关涉忠、孝行为而产生争论的事件微观地分析其时皇权、社会与思想的关系。“吴吏奔丧”中,政府权威与孝行发生冲突,面对严刑峻法,孝行本身尚有伸缩的空间。这也说明政府的威权始终无法完全凌驾于民风之上。“庾纯免官”中看出孝道观念独立于制度化的礼法。同时,西晋制度性的礼法也是皇权、学术与社会互动的成果。“嵇绍死君”中,为君尽忠死节仍得到普遍的肯定,然其内涵已超越臣对君单方面的义务,而倾向于“以义合”的君臣关系。更重要者,当时社会极为肯定孝道拥有独立于君臣之义的价值。本文提出一个反思:那种“魏晋以孝治天下是由于篡夺,忠行已无法谈起”的观点,是否过度考虑当事者动机,因而存在忽略制约决策者行动的其它同样重要因素的危险?而本文作出的回答是:汉晋之际,忠、孝观念与行为的演变皆朝着削弱皇权的方向发展,式微的皇权故很难有所振作。魏晋不以“忠”而以“孝”治天下乃“非不为,实不能也”。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党务工作需要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变化,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运用电子网络手段,拓展新时期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党建网站是党建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间引起了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本文利用文献和墓志材料,从安史之乱中官员南迁的时代背景、南迁过程及特点、主要迁入地、南迁后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单缸膜片式气压驱动系统中,由于气压的可压缩性以及易受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其成为时变的高度非线性系统,导致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不够准确,而常规的PID控制器无法克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封建社会衰落的清代,鸦片如同一场不可遏制的瘟疫,在中国大地蔓延开来。鸦片的泛滥不仅极大地摧残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而且造成了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极度浪费,大大加剧了近代中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著名的茅台酒,出产于贵州仁怀茅台。但其原本不是贵州酒。在明代,因“纳米中盐”、开辟川盐入黔而兴起于四川境内。1728年(清雍正六年),茅台随仁怀由四川划入贵州,茅台酒才变
唐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和转型时期,大批民间艺人广泛活跃在唐代城市社会之中。通过考察民间艺人这一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可以窥见唐代城市社会的某些重要侧面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