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发布财务年报不久后,证监会对其处罚公告便接踵而至,使得投资者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产生严重质疑,同时,因财务信息虚假陈述而导致的民事赔偿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财务报表作为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真实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而事实的情况却是,近几年财务舞弊已经对我国资本市场构成了严重的阻碍。财务舞弊的频繁发生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还会使债权人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因为他们会根据虚假的财务信息做出有悖市场的决策和判断,同时,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负责对公司年报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在众多起民事诉讼案件中承担连带赔偿的责任,并且,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曝光以后,其生产经营必然面临亏损或者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与上市公司存在交易关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也会受到牵连。长此以往,投资者将逐渐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失去信心,这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监管机构为了能对财务舞弊进行有效的识别,及时防范市场风险、金融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便迫切需要对财务舞弊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 从沪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中,我们发现,所选取的处罚样本中绝大多数年报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是对标准审计意见年报舞弊的识别。本文采用规范性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财务舞弊识别的文献进行回顾,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发现本文所研究的财务舞弊公司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引出公司治理的必要性,从而确认本研究的有效突破口,了解研究的方向;其次,从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角度去剖析如何进一步地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并举例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说明,从而构建标审年报异常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应用一个案例说明了所构建的标审年报舞弊识别指标体系对于本文研究的财务舞弊识别的有效性,并从公司外部治理及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审计机构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其专业技术胜任能力也值得商榷,外部审计机构并未完全做到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分析性程序的水平还不高,本文意图对财务舞弊的识别指标进行揭示,便于审计机构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根据相应的识别指标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