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就依法属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案件,在法律程序之外采用信件、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方式,向相关部门提请控告、申诉、检举及其它诉求的行为。现今涉法涉诉信访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许多案件频频见诸报端和媒体。从涉法涉诉信访概念诞生到如今已整10年,期间正值中国社会经历着从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到民众思想观念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迅速涌现。处在这样的变革期,由于现行司法制度的不健全,及涉法涉诉信访职能过于宽泛,并因承接了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而导致了其功能的错位,加之信访人对法律的理解较缺乏,使他们或盲目或偏执地出于为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或由于看到地方政府为维护政绩而采取花钱“息事宁人”的成功案例而滋生从中渔利的不道德心理,而导致大量越级访、进京访、缠访、闹访、串访、集体访,甚至暴力抗法、自残伤人等极端事件层出不穷。国家在付出了很大的政治成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司法成本的同时,还未能使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反而削弱了司法权威、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增加了社会负担。因此,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现已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3年初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也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并将辽宁省确定为改革试点地区。沈阳市的涉法涉诉信访总量连年位居辽宁省之首,其所反映的问题之复杂在全国涉法涉诉信访中具备代表性,论文选题为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研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先对国内外信访及其相近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信访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追根溯源地探寻了涉法涉诉信访的产生环境,又将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加以深入剖析,并找出问题成因,进而结合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要求我国现阶段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重新纳入法治渠道的改革思路,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一些符合沈阳实际的工作方法,为预防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及时高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现实解决途径,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够贡献些许学理价值,并对涉法涉诉信访的实际工作有所指导,这对维护沈阳市的和谐稳定、促进沈阳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平安沈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部分对文章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作了简要陈述。第二章是对信访制度的概述,对国内研究情况和国外信访现象做了综述,最后给出了涉法涉诉信访的定义。第三章介绍了国内涉法涉诉信访的特点和现状,并对近三年多来访量仍居高位的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的主要特点,即越级访特别是进京访数量居高位徘徊、重复访占信访总量的比重较大、不服法院判决和判决后因执行难而引发的信访占多数、集体访行为时有发生、访民成分的多样化、案件涉及面广等;并总结出了领导认识不到位、执行难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比较突出、越级访特别是进京访无力解决、个别政法机关执法人员办案质量不高、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不畅、司法救助制度不完善等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第四章对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展开探讨,进而总结了涉法涉诉信访的政治影响与社会影响,提出了涉法涉诉信访影响党的领导、削弱了司法权威、降低了政府威信、增大权利救济经济成本的观点。第五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沈阳市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实解决途径,即全面提高对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的认识、多管齐下因应施策有效化解法院执行难顽疾、全程规范的依制度解决越级访和进京访问题、细节与监督并重提高基础政法机关办案质量、加强协调沟通完善各职能部门信息交流机制、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解需救助群体的实际困难,六措并举为我国的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