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气田为我国东海大型低渗气田,已发现的3套气藏储层(气层)厚度均达100多米,总气藏厚度超过400米,探井无阻流量达308万方/天,圈闭面积30km~2~51 km~2,圈闭幅度210~276 m,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但其地下储层具有特低渗气层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目前只有四口钻井,研究程度低,急需开展气藏地质研究。对地下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的热点和难点。地下储层本身在每一个位置点的性质和特征都是确定的;但是地下储层又是十分复杂的,它是由各种各样的地质过程(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储层内部构型及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并且在储层表征中,由于用于描述储层的资料总是不完备的,因此人们很难掌握任意尺度下储层可靠的特征或性质,特别是对于连续性较差且非均质性强的陆相储层来说,精确表征储层特征的难度更大。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则有利于表征这些非均质储层属性参数。以该目标为研究方向,展开针对研究区的水槽沉积模拟实验;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为研究砂体的形成、分布及演变规律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通常对模拟结果进行二维切片,通过若干二维切片研究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为了直接在三维空间研究砂体的分布规律,更好的预测储层非均质性,本文在双物源条件下水槽沉积模拟结果二维切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砂体三维重构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井进行井间预测,并对其抽稀不同井距,运用不同的建模算法进行模拟,对比不同井距下三维重构的模拟效果。具体实验过程为:首先以研究区的地质资料背景为依据进行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的建立,沉积模拟实验结束后以高精度的方式对水槽沉积模拟砂体进行解剖拍照,即得到实验二维剖面图像,利用商业化建模软件对获取的二维剖面图像进行坐标配准,然后对识别出的砂体进行数字化。利用数字化的结果作为条件数据,采用建模算法进行砂体的三维重构。并以三维重构后的数字化剖面为基础,进行虚拟井设置,抽稀不同虚拟井井距进行井间预测,并且利用不同建模算法对其进行模拟,对比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以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二维剖面图像为基础进行三维重构后的模型与研究区地质特征相符合,并且更好的再现了不同物源方向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为地下储层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了参考。在拥有完整二维剖面数据的条件下,采用插入虚拟井进行井间预测,模拟结果与三维重构的模型相比,井距越大,模拟效果越差,井距越小,模拟效果越好;序贯指示模拟算法与截断高斯模拟算法在砂体的三维重构方面相比,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