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出口贸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口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受到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大多是以资源和环境的投入与牺牲为代价,这不仅造成了自身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使我国在碳排放方面遭受国际社会的重压。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商品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商品中所包含的碳排放流向,就应该放在一个更合理的地位被认识,应该在平等、效率的原则下,确定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更有利于各国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压力,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环境改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背景,采用计量方法明确我国作为商品生产国承担着本应是商品消费国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首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计算2002-2010年的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和排放量,并对其在不同年份和不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计算2002-2010年中国对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碳排放量,对其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此期间我国的出口贸易碳排放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并且出口贸易碳排放相对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碳排放强度高、出口贸易额大的几个行业。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贸易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对日本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型不规则趋势,更突显出中国与日本复杂的贸易关系。在上述测算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从出口总量、碳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出口结构四个方面,对出口贸易中排放增长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尽管科技进步以及生产方式和出口结构的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但是由于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致使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总量仍然在高速增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技术层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在贸易方面:改善出口结构,转变贸易方式;在制度层面:加快相关政策措施制定,逐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在国际层面: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