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果比较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自1958年发明至今已满50年,它的重要性可说无庸置疑,在日本素有产业稻米的称呼,它不只是构成所有信息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更也是通讯、消费性电子、车用电子、工业、国防太空等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零组件,集成电路的产业关连效果大,附加价值高,属于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大部份的发达国家均将集成电路产业视为重点产业而极端重视,予以扶植培养。这50年来,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相关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各个产业的生产力,也使世界整体经济得以长期持续维持成长,降低失业率,同时由于集成电路的价格长年维持大幅下降的趋势,也造成终端的计算机、各种电子产品也得以价格长年维持大幅下降,减缓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集成电路产业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个人选择集成电路产业研究做为论文题目的动机。   本研究以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中的钻石体系理论模型为研究方法,针对海峡两岸:台湾,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研究的主轴,对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同业结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政府角色、及机会等六大面向比较两岸IC产业在发展初期条件的差异,并以之后的发展成果来验证,从而归纳出各自发展出的成功策略,优、劣势,再以现状依六大面向再次比较,针对两岸IC产业发展至今所面临的契机与挑战做进一步的解析,最后再依以往的成功策略,对两岸IC各次产业,包括IC设计、IC制造、及IC封装测试业的今后发展提供建议与结论。   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论文题目、论文架构及采用理论说明,第二章则简述世界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史,接着分别是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史,让读者对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第三章以两岸集成电路产业起步发展十多年后的1980年做为萌芽期切片比较,再以之后至今的发展来验证;第四章简述当前两岸集成电路产业的契机与挑战,最后第五章总结,为两岸集成电路产业今后发展提供建议与结论。
其他文献
信用风险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作为金融创新的信用衍生产品可以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到金融市场上去。   文章首先对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复杂化,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也日益加剧,金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所面临的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