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背景,对两种动力型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动力型热管较非动力型的分离式热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动力型热管的在工程实际中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热管的总体发展概况和国内发展现状,并对各类热管的结构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复杂热管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复杂热管系统内,充液率存在最佳值0.38~0.43,充液率过大或过小对换热性能都有不利的影响。换热量随着系统内工质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达到管路的流动极限时不再增加而保持稳定不变。管路阻力愈大,对换热性能愈不利。复杂热管系统存在小循环时,对系统传热性能有利且系统更易启动。在驱动温差分别为12.8℃和16.0℃的工况下,系统小循环启动后,换热量分别提高20%和28%。在复杂热管基础上对其结构简化而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动力型热管——两相流分离式热管。在无储液罐热管系统可启动的充液率条件下,换热量随着充液率的增大而减小。提高冷热源水循环流量对系统换热性能有利。气液两相流的出现可提高换热效率,在充液率不同的情况下,换热量可提高4%到21%不等。两相流分离式热管系统启动需满足的条件是其溶液泵进口的压力需不高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压力。两相流分离式热管的适应性强,可满足蒸发器与冷凝器任意不同相对位置的安装。有储液罐热管系统,换热量随着充液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充液率存在最佳值0.35;有储液罐热管系统的最大换热量高无储液罐热管系统8%。动力型热管系统是一种通过气液相变潜热利用低能耗传递高密度能量的技术,具有节能、高效、可控等特点。在克服非动力型热管存在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安放位置受限、蒸发器供液不足、远距离管路中驱动力不够和对变工况的适应性差等问题上,动力型热管系统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