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燮学术、思想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正燮,字理初,是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以佣书为业,其治学中所展现出的学识、见解有过人之处,受到学界的推崇,时人多称颂其“博闻”“高明”。俞正燮学术、思想的形成,与他佣书生涯中的日积月累,个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嘉道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变动以及学术自身逻辑发展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嘉道时期社会变动的影响下,考据学内部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治学范围的扩大与注重义理的阐发。作为嘉道时期皖派考据学的重要学者之一,俞正燮自觉继承了戴震的学术“范式”,并将戴学“范式”扩展到对史、子等内容的研究,使得考据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同时,他在治学过程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启法意义的独到见解,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性,彰显出考据学在嘉道时期的思想活力。本文力图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明清早期“启蒙哲学”研究范式的指导下,对俞正燮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文章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勾勒俞正燮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从治学内容、治学特色、以及社会思想三个方面,对他的学术、思想展开深入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俞正燮思想的特色和地位,并评价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俞正燮的生平经历,思想的时代背景以及学术前缘等内容,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俞正燮的生平经历,对俞正燮生平、交友以及著述的简要回顾。第二节讨论俞正燮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术等三个角度,对俞正燮思想的时代背景做简要分析。第三节探讨影响俞正燮学术的前缘内容。主要从乾嘉学术的兴起、“皖派”考据学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皖派”考据学对俞正燮学术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俞正燮与乾嘉考据学之间的关系做一简明的梳理。第二章探讨俞正燮的经学考据实绩,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俞正燮《尚书》、《诗经》考据实绩;第二节介绍其三《礼》考据实绩;第三节介绍其《春秋》三传考据实绩。通过分析俞正燮经学考据实绩,探讨其经学研究方法,并结合时代背景,考察嘉道时期经学研究特色。第三章考察俞正燮史、子考据实绩,共分两节。第一节从边疆史地考、时政制度考、历史人物生平考三个方面分析俞正燮史学考据特色。着重发掘嘉庆时期,俞正燮借边疆史地考对当时与清朝紧密相关的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探讨,其研究实发道咸边疆史地研究之先声。第二节则对俞正燮子部考据展开探讨,分别对其诸子,佛、道等研究成果展开分析、讨论。注重考察嘉道时期时代背景变化,着重揭示俞氏史、子考据内容选择与时代变动之间的联系。并且,详析俞氏史、子考据方法对乾嘉经学考据方法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探讨俞正燮考据学的思想特色,共分三节。第一节探讨俞正燮考据学内容特色,揭示嘉道时期治学内容由“精”到“新”的转向。第二节探讨俞正燮考据过程中对”理”、“情”、“礼”观念的解释,分析他通过考据所阐发的义理思想。第三节,探讨俞正燮考据学所透露出的“求真”“平等”意识。俞氏在治学方法上,发展了考据学者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并将新的方法运用于对史、子等内容的考证中,这都是其考据学“求真”价值的反映。而其治学过程中所彰显的朴素人权意识以及对“平等”的倡导,是对晚明以降早期启蒙思潮的继承与深化。第五章探讨俞正燮的社会思想,共分三节。第一节探讨俞正燮的“同情女性”思想。我们通过对俞正燮“同情女性”思想的全面剖析,发现其“同情女性”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倡导恢復先秦儒家对女性应有礼制地位的肯定。他将对女性应有礼制地位的考察,运用到对“室女守贞”现象的批判中,探讨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应有的礼法地位。第二节探讨俞正燮的“四民观”。俞正燮对商贾职业正当性的思考以及对四民等级秩序的审视,都是对晚明以降“士商异术而同志”思想的承续与发展。第三节探讨俞正燮的“伦常观”。分别从俞正燮对君臣、父子、师徒等三组人伦关系的论述中,剖析他对日常人伦关系的再思考,分析其“伦常观”对晚明以降所产生的现代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俞正燮不仅是一位考据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有自己的独到之见的“思想者”。他的思想虽然表面上涂抹着浓郁的复古主义色彩,但在精神实质上则继承了晚明以来所产生的近代思想文化,是万历至“五四”三百年启蒙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对于听的哲学意蕴的阐发,立足于先秦时期各家各派的思想资源。从理论层面来说,对于听的哲学研究,首先从“何为听”开始。立足于文献本身,其主要表现为“听之以耳”、“听之以
通过对国际健身计划的发展、类型、特点进行宏观研究与比较分析。认为:1.国际健身计划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本身的形式和含义已有了很大的扩充,体现人类对健身或健康观念的更新
本文以莱布尼茨的最好可能世界理论为研究主题,这个理论是他解决恶的问题以及为上帝的正义辩护所作的努力。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考察神义论思想的历史传承和改变,具
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演化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经济的繁荣、物产的丰裕世所公认。但人性的冷漠、存在的虚无和道德维度的缺失也同样让人触目惊心,人与人之间的"承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巴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体外药物敏感率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3
目的对一例血清学检测疑为cisAB型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家系调查,以发现ABO亚型的分子基础及遗传规律。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胆红素对疾病活动性评价的意义。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有无肾脏损害分为SLE组和L
本文将研究的主题定格于康德晚年的《遗著》之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要回答在《遗著》中康德所谓的“过渡哲学”及其核心的“以太演绎”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