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需求量急剧增加,耕地面积逐年锐减,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给粮食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中变化速率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最为迅速,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扩展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选择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区域--福建省的建设用地扩展及其驱动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对推进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择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福建省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建设用地扩展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然后利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对未来规划目标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有利于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和总体布局,同时也为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开展建设用地扩展及驱动机制研究的现实意义;针对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实际情况,建立驱动机制模型,从三个层次对建设用地扩展进行驱动机制分析,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土地利用特征分析。对福建省的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利用程度等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省建设用地扩展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差异,总结出建设用地未来的扩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驱动机制分析。以1997-2006年为研究时段,选取三个层次的建设用地类型,进行驱动机制差异的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福建省不同层次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程度。 (4)规划目标年的福建省建设用地需求总量预测。本文基于生态足迹、马尔柯夫、灰色模型等预测方法,分别对未来目标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不同预测方法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
其他文献
土壤水分转换与时空变异性的研究,对降水入渗、河流补给、水利工程、地表水地下水的运移等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水运移模型的研究是研究土壤水分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缺水的问题逐步显现,如水不能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也不能支撑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解决水短缺,化解水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使中国不断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文化方面的影响。目前,全球化对当地带来的社会、经济影
文章采用主成份分析法,选取县域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发展潜力三大方面共19个社会经济指标对40个福建内陆山区县域经济水平进行区分,划分为发达、较发达、次发达、欠发达4类。
开发区是指是在上世纪年代中期以来,经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划定明确范围,实行相对特殊体制和优惠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我国创办开
磨刀门是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的口门,也是珠江最重要的泄洪通道,在珠江三角洲水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磨刀门经历了一系列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磨刀门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