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中学生的学校生活,探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习惯存在于学校生活中,支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好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革新,学校生活中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生活习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教育界仍缺乏对学习生活习惯的深入研究,究其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人们对学生学习生活认识不足,忽视了学习生活是形成学生自我良好内心体验、认知、行为的重要过程,也是决定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和升学考试压力下,只看到学生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校生活中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才是影响学习生活质量的关键。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形成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过程,而学习生活习惯又影响着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仅符合时代要求,还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生活意义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包含了学生在学校中发生的一切活动。学习生活是个体为了生存发展而自觉进行的连续性活动,是学生在学校里主要的生活。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活动过程模式,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指贯穿学生整个学业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自动化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学生在进行学业活动中的课上和课下生存方式。本文基于学习生活习惯视角对湖南省湘乡市一所封闭高中学校进行实地研究和参与式观察。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完成的学业任务的不同,本文将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分为三类:知识获得性习惯、人际互动性习惯和行为规范性习惯。其中,知识获得性习惯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按照发生时间的不同,知识获取性习惯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活动环节。人际互动性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且稳定地与各方面人员发生互动的行为模式。依据互动对象的不同,人际互动性习惯可具体分为生校互动性习惯、生师互动性习惯、生生互动性习惯。行为规范性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因受到各种规范制约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模式。根据规范主体水平层面的不同,行为规范性习惯可分为校内、班内和组内的行为规范性习惯。通过对以上三类学习生活习惯的介绍,本文呈现了学校生活中学生主要学习生活习惯的现状与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发展的取向和机制的探讨,分析了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发展影响。这种影响可概括为:知识获得性习惯影响着学生认知素质方面的发展;人际互动性习惯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自主性以及学生群体的发展;行为规范性习惯关乎着学生的生存技能、主体发展和团体意识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应该要改革学校教育,改善学校生活。学校教育与学校生活的变革,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学校生活应追求个人和社会需求契合;立足日常生活世界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课堂整体结构合理优化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对学习生活习惯的理解力;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