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隐孔菌与半夏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ai3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对中华隐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部分为对半夏块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的研究,最后对近三十年来隐孔菌属真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的:对中华隐孔菌(Cryptoporus Sinensis)和半夏(Pinellia ternata)进行较为详细的化学成分研究并通过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借助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D,2D NMR,HR-ESI-MS,UV,IR等多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S法对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本试验采用95%乙醇提取,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从中华隐孔菌(Cryptoporus Sinensis)干燥子实体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鉴定出23化学成分,分别为:隐孔酸A甲酯(1),隐孔酸B(2),隐孔酸B甲酯(3),隐孔酸D(4),隐孔酸D二甲酯(5),隐孔酸E(6),隐孔酸E甲酯(7),隐孔酸E二甲酯(8),隐孔酸G(9),隐孔酸J(10),隐孔酸L(11),隐孔酸N(12),11-hydroxyldrim-8,12-en-14-oic acid(13),麦角甾醇(14),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麦角甾-7,22-二烯-3-酮(16),trametenolic acid B(17),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19),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0),十八碳二烯酸(21),棕榈酸(22),单棕榈酸甘油酯(23)。从半夏(Pinellia ternata)干燥块茎的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出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半夏胺A(1),半夏胺B(2),(2S,3S,6S)-2-methyl-6-(9-phenylnonyl)piperidin-3-ol(3),麻黄碱(4),对羟基香豆酸(5),大黄酚(6),豆甾醇(7),β-谷甾醇(8),亚油酸-1-单甘油酯(9)。其中化合物1、2为两个新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化合物1、2均对肿瘤细胞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中华隐孔菌中主要含有隐孔酸类化合物和甾体类化合物,前期已有关于隐孔酸类化合物抗肿瘤、抗炎和抗氧化等活性的相关文献报道。半夏中主要为生物碱类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和2均对实验肿瘤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这验证了半夏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财政投入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涉及农村人口最多的大型生态保护工程之一。经过20多年的持续建设,中国已实施退耕还林总面积3433.3万hm2,工程总投入已逾5000亿元,提高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估量为1.38亿万元。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取得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退耕农户农地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进而对退耕农户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如何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改善生态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