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应关系。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室临床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本研究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内镜室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分组法(青年18—45岁,中年46—60岁,老年≥61岁)及性别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以上述结肠镜检查结果中的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为研究群体,进一步研究随年龄变化,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应关系。结果1.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等疾病,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在伪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在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男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1.1结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直肠癌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1.2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1.3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1.4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1.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2结直肠癌与结直肠息肉2.1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的好发部位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直肠(男45.72%,女52.68%),其次为乙状结肠(男25.0%,女21.46%)(P<0.05)。各年龄组间好发部位无差异。结直肠息肉好发部位亦以左半结肠为主,直肠(男34.34%,女40.28%),其次为乙状结肠(男28.59%,女30.0%)(P<0.05)。各年龄组间好发部位无差异。2.2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病例类型以腺癌为主,本组资料男性全部为腺癌,女性包括202例腺癌,仅有1例鳞癌、2例类癌。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多为腺瘤及炎性息肉。炎性息肉于青年时检出率高,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而腺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于老年时可达男61.6%,女53.17%(P<0.05)。而增生性息肉的检出率在男性患者逐渐下降,而女性患者无明显变化。2.3结直肠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的关系结直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与息肉病理类型相关,炎性息肉最好发于直肠,其次为乙状结肠,横结肠;腺瘤最好发于乙状结肠,其次为直肠,横结肠;增生性息肉最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P<0.01)。结论1.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且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2.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男性、女性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3.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且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5.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具有癌肿向直肠集中、由远端向近端逐渐减少的特点。病例类型以腺癌为主,本组资料男性全部为腺癌,女性包括202例腺癌,仅有1例鳞癌、2例类癌。6.结直肠息肉好发部位亦以左半结肠为主,各年龄组间好发部位无差异。病理类型多为腺瘤及炎性息肉。炎性息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腺瘤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直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与息肉病理类型相关,炎性息肉最好发于直肠,其次为乙状结肠,横结肠;腺瘤最好发于乙状结肠,其次为直肠,横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