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色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性质和应用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黄色素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天然营养色素。我国对玉米黄色素的研究开发较少,而且一般用有机溶剂法提取,获得的色素产品质量差。本课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品—玉米蛋白粉中萃取玉米黄色素,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和分离过程的试验参数,并对玉米黄色素分析鉴定、性质和应用进行研究。 1.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和分离过程的试验参数,结果表明:采用三因素二次旋转试验设计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T)38.8℃、压力(p)36MPa、时间(t)111min;利用正交试验(L9(34))设计得到高质量的色素产品的较优分离条件为:分离釜Ⅰ压力9MPa,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Ⅱ温度50℃。 2.脱色玉米蛋白粉在蛋糕、茶肠和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蛋糕中添加4%的玉米蛋白粉,冰淇淋中添加1%的玉米蛋白粉应用效果良好,然而在茶肠中的应用效果较差。 3.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玉米黄色素产品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了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有机溶剂萃取法。 4.对玉米黄色素成品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其中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玉米油成分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脂肪酸,它们对色素有保护作用。 5.玉米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光、热、Fe3+和Al3+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氧化剂和其它金属离子影响很小,糖类物质、酸不影响色素的稳定,碱、还原剂Na2SO3、Vc、油脂抗氧化剂均对色素有保护作用。 6.玉米黄色素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色素的人造奶油、硬糖色泽鲜艳、感官良好,将其保存三个月,自然光下色素的吸光度值下降较少,说明玉米黄色素性质较稳定,完全可以应用到食品中。
其他文献
洪水既是形成洪水灾害、造成损失的根源,同时也是一种可利用的兴利资源。因此,如何减少洪灾损失,发挥其最大的兴利作用,便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洪水灾害的特点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总量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问题也凸显出来。“德先案”、“DVD案”和“华为案”都涉及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问题,尤其与专利拒
电力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是变压器出厂及预防性试验的主要项目之一,但电力变压器固有的时间常数较大,研究缩短电力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电力
综合利用测井、地质录井、岩芯分析数据等各种地质资料,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长垣北部高台子油层砂岩储集层,进行了沉积特征研究,用两种不同方法研制了沉积微相
论 文 提 要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他们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加入WTO也对中国现行的外资政策带来巨大的挑战
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尺度效应以及微尺度上的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近年来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把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应用在医药领域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大量
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之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它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主要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德国高等职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变革教育观念,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比较了美、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和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同时结
布局问题来源于现代生产的许多领域并且表现为多种形式,如服装行业,部件拼装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SLSI),但是由于布局问题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属于组合优化问题和NP完全问题,它很难用
土地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的加剧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趋向性,促使人们日益重视对坡地环境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开发坡地可以在不占用良田好土的前提下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