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各国逐渐意识到,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科技水平的进步拉动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愈发严重的温室效应、极端天气。2002年9月3日,我国宣布核准《京都协议书》。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138位国家领导人,195个国家代表团赴法参会,会议达成关于2020年后加强气候变化行动的协作,要求发达国家于2020年之前需在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减排25%以上,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技术转让机制。2014年“两省五市”碳排放交易中心全面启动。2017年我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碳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助于了解碳交易市场与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发现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本文围绕中国碳价格影响因素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对相关理论以及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第二,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发,结合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碳配额发放情况、清洁能源价格变化、非清洁能源价格变化、能源转换成本的变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变化对碳交易价格产生的影响。碳配额为供给端的影响,其余为需求端的影响。需求端影响的逻辑为:当能源价格、宏观经济形式发生改变时,会引起碳配额需求的变化,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引起碳价格的波动。从理论上讲,清洁能源价格、能源转换成本、宏观经济形势与碳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非清洁能源价格与碳价格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第三,基于理论分析构建静态面板回归模型以及动态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能源转换成本、非清洁能源价格以及宏观经济发展与碳价格之间的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第四,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